无障碍浏览
返回上一级 >>

科技强区 • 创新蓄能 ——天津经开区科技创新概况

发布日期:2023-12-21 11:13
来源:科技创新局
分享到: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新区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聚焦核心,着力抓好创新生态建设、创新企业培育、创新产业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人才引进等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发展能级,创新主体量质齐升、创新政策体系愈加完善、创新平台载体进一步提升、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码”、“添秤”。

    一、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经开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百舸争流”,相继落户军事科学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环科院、中石化北化院、中石化工程院、中石化石科院、中海油研究院、中化学科研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承担、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及重大工程,加快形成一批应用基础研究的标志性原始创新成果,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截至目前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三心一室”总数达到173家,列全市第一。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全区R&D投入强度超过3.85%,R&D投入预计超过91亿元,列全市各区首位。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在项目引进、孵化服务、银企对接等创新生态建设方面不断优化升级,在全市评估中名列第一。泰达双创示范基地2020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2022年在国家年度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等次。

    二、增强核心动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按下“加速键”

    经开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国家高企10年增长4倍(累计1047家),国科小5年增长7倍(累计1134家),雏鹰企业3年增长3.3倍(累计562家),企业培育增速领跑全市。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58家、51家,其中领军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康希诺、凯莱英、利安隆新材料、七一二通信、赛诺医疗、唯捷创芯等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上市企业占比全市40%。深之蓝、飞旋科技、和能人居、云圣智能、一瑞生物等一批企业获得天使和风险投资,准独角兽企业总量居全市前列,科技企业实现量质新跃升。

    经开区历年科技企业增长情况


    三、聚焦特色优势,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跑出“加速度”

    经开区围绕生物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产业,建成一批千亿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地,产业创新基础更加雄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涌现出以康希诺、凯莱英、赛诺医疗等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智能科技产业快速壮大,依托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平台,涌现了一批以云圣智能、深之蓝、一飞智控为代表的创新企业以及七一二通信、商科数控为代表的挂牌上市企业,全区自2018年累计获得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近13亿元,居全市首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实力居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在通讯设备、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传感器与工业控制以及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产业集群,产业整体实力居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在IC设计细分领域,企业数量(唯捷创芯、诺思、恩智浦强芯、国芯、中星电子、芯愿景、维晟微、芯海创、井芯微)、质量、影响力指标均位居全市领先行列。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集聚效应,聚集了以膜天膜、利安隆、建昌环保、莱尔德、中能锂业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2022年经开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四、攻关核心技术,硬核科技拉动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经开区积极把握科技创新技术动向,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硬核”创科技新成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超算中心拥有国内首个世界超级计算TOP500排名第一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和“天河三号”原型机系统;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制的RapidIO第二代交换芯片连续三届荣获“中国芯”奖励;唯捷创芯的PA(功率放大器)芯片,国内手机品牌占有率排名第一。在大健康领域,康希诺公司世界首创“重组埃博拉疫苗”、“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航天泰心公司“人工心脏”成功植入人体,填补国内空白;天药股份皮质激素原料药市场份额全国排名第一。智能制造领域,“深之蓝”智能动力浮板连续两届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一飞智控新一代集群表演无人机核心产品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飞旋科技磁力轴承真空分子泵填补我国该领域空白,打破磁悬浮轴承技术的国外垄断;膜天膜公司是中国第一支中空纤维膜组件诞生地,也是中国首家以膜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金桥焊材荣登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榜首;华为海洋海底光中继器获评“大国重器”产品,6类关键指标居全球第一。2020至2022年经开区企业连续三年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殊荣。

    五、用好第一资源,搭建平台引育创新赛道“千里马”

    经开区着力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区内科技研发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4000人,依托重点企业、科研院所,近十年来累计引进以饶子和、谭铁牛、陈可冀为代表的院士51人,以洪浩、汪群杰、齐俊同为代表的国家级重大科技人才工程入选者54人,以巢守柏、陈方平、杜川为代表的新区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入选者397人,人才项目入选人次位居全市领先行列。近五年来累计引进外籍人才2620人,其中博士106人,高端人才209人。经开区引凤筑巢,实现引进一个顶尖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效果,以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为代表的多层次人才加速聚集,人才发展的“雁阵”格局初步显现。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经开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创新引领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经开区将以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打造一流创新产业、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引进一流创新人才、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目标,按照3个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要要求,聚焦做好“引”“育”两篇文章,积极实施5项行动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创新载体升级行动、创新主体增量聚优行动、创新人才引育行动、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支撑和引领创新发展方面勇当标杆、做表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