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平凡中的不平凡】夜以继日,追求完美,他们让世界级音乐殿堂拔地而起

发布日期:2020-01-03 16:29 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微时讯 分享到:

  • 海河东岸、于家堡金融区内,一处被围挡包围起的工地里,建筑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眼下,这里和其他的施工现场并无两样,但是未来完工后,这里将会成为一座世界级音乐殿堂。

    梦想注定了这座建筑的不平凡。而将“不平凡”化为现实,是参与项目的每一位建设者的心愿。


    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延续了茱莉亚学院的设计理念,有些当年在纽约没实现的想法,设计者希望能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实现。正因如此,美方设计团队把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当成了一个艺术品。想要把如此一流的设计从图纸变为实实在在的建筑,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天津中冶名金置业公司总经理陈学军工作29年,经历过很多大项目,不乏超高层建筑、写字楼、大型综合体,但也是头一次遇到难度这么大、标准这么高、可以在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项目。


    “普通的建筑只需要关注美学和功能的融合,而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要求将高标准的声学、美学、功能结合在一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国内几乎没有先例可循,这是一个填补国内声学空白的项目。”


    指着图纸,陈学军举了一个例子:

    一般建筑内安装空调,只要考虑空调本身制冷制热功能就行。但在这里,我们对空调还附加了声学要求,空调的风速不能大,大了会增加噪音,风速小了又会影响制冷制热。这是工程师们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从另一方面讲,又是一次他们学习提升的机会。


    “这个项目,对所有参建人员、参建各方,甚至设备材料厂家,都是一个提升。”陈学军时常告诉身边的人,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来之不易,这么高标准的项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碰到。


    “正因为这样,所有参建人员都应该由衷感到荣幸和骄傲,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陈学军感慨道。


    步行往返于新金融大厦与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之间,是韩志强的日常。这段路程虽然不长,但却见证了他为项目做出的一次次努力。


    “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本身是艺术的瑰宝,我们也必须把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打造成一个艺术品。”

    作为天津茱莉亚学院的美方代表,韩志强和他的同事主要承担对工程进度与品质的把控。他说,每一位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深深地明白,要把项目建成艺术品,必然需要更为艰辛的付出。


    走进一间排练室,韩志强习惯性地检查每一处的施工情况。天津茱莉亚学院结构复杂,声学标准高,音响设备品质高,环保要求高,抗震性能高,楼宇自控程度高,在他看来,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挑战。

    来到一处玻璃幕墙前,他指着上面的圆点说,就连玻璃上的每一个圆点需要多大才能达到理想的渐变视觉效果,都做了很多轮的实验。


    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去年6月项目更换外墙的经历。

    建筑外墙刚挂第一批板材时,发现板材存在色差。“这是由于工艺还不够精细导致。因为是建筑的外衣,是人们第一眼就看到的整体效果,我们很理解外方设计师对这个环节的‘较真儿’。”


    于是,施工方忍痛拆除已装好的墙面,把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全部砸掉。各方派出驻厂代表到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监督。“为了达到设计师的要求,我们甚至帮助生产企业改造了工厂,帮助企业搭建了一个暖棚,相当于给建筑材料做了一个烤箱,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相信工程完成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建筑材料的工艺水平。”


    千百次修改只为精益求精,谈起天津茱莉亚学院的设计,高志成也十分有发言权。

    天津茱莉亚学院的设计理念秉承了开放互动的原则,中央大厅设计为开放空间,为学生、教师、游客和附近居民提供了聚会场所和活动平台,公众还可以通过文体馆的落地窗和高区玻璃窗对室内空间做到视觉上的连接。


    “就连建筑内部,比如排练厅和图书馆之间,也通过特殊的设计实现视线相连,也许,在视线碰触的那一瞬间,就会激发一丝灵感。”

    高志成要带我们看的是一间巨型“样板间”。他说,这间样板间的诞生正体现出了项目的精益求精。


    这个单独建设的样板中心是项目中最复杂的构造节点,进行一比一打样。因为样板间的建设,一方面能够验证设计是否达到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提前推演施工工序,提前发现每一个技术细节错误。

    精益求精还体现在一张张设计图纸的反复细化上。


    在传统模式下,国内设计院一套完整的剧场设计需要几百张图纸,但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仅精装修一个专业,就绘制了上千张设计图纸。单单一个楼梯的设计,便需要几十张图纸,细化到每一级楼梯收口细节,木条是否需要倒圆角,扶手栏杆是实心还是空心,板间拼缝是1mm还是3mm,真正做到了按照设计意图指导工厂加工材料。


    建筑史上集大成的作品


    “赵部长,挖沟机的路又被挡住了,这样影响进度了。”

    “赵部长,新进的装修材料放哪儿?”

    “赵部长,什么时候轮到我们进场?”


    工程现场,大家口中的这位赵部长,就是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和协调的赵云亮,一位八零后工程部部长。

    赵云亮科班出身,从业10年,参与过不少大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了不少,可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仍然让他觉得自己以前积累的东西全都用不上了。


    作为建筑史上集大成的作品,工程本身困难和复杂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所有参建人员的预期,“完全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赵云亮坦言,最开始的基坑作业阶段,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基坑作业需要先往地下打支固桩。地下7到10米的地方原本有一条220千伏电缆,供给附近的高铁站、居民区、商业区,电缆切改出去后,地下还留着两根直径700毫米的钢管,导致支固桩打不下去。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总包单位积极筹备,联合设计院、甲方先后制订了三版方案。然而,由于基坑距离海河只有60米,地下含水量丰富,土体为淤泥质土,经过多次研讨发现前两种方案均存在一定风险。通过现场模拟实验对比,最终选择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全回转螺旋钻机,将地下影响支固桩的那一截钢管切了出来。


    再过几个月,项目完成后就要正式移交。望着正在建设中的天津茱莉亚学院,赵云亮说:“这里一定会成为咱们天津的艺术地标和新的网红打卡地,日后肯定会培养出很多艺术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