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滨海时报】津亚电子:配套企业跨越“龙头”生命周期

发布日期:2017-03-12 14:20 来源:滨海时报 分享到:
  • 滨海时报2017年03月10日第03版报道:

    ■ 时报记者 王森 报道
    开栏语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开发区在过去30余年间,在不断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落户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具有创新基因的本土企业成长。600余家亿元级、6370家科技型企业,它们作为天津开发区企业矩阵的引擎,驱动着“泰达号”乘风破浪,也把烙印着“泰达智造”印记的产品和服务推向海内外。如今的天津开发区如同参天之树,屹立于开放前沿。在我们赞美它枝叶繁茂之时,我们更应把诗篇留给它植根的企业泥壤。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泰达亮点企业巡礼”专栏,走进泰达企业,探寻发展动能。

    年初有关诺基亚重回中国市场的消息,引发消费者关注。在电子产品市场,巨头的起落如同潮汐般寻常。一个巨头的崛起,往往会给一个区域带来一批高水平的配套企业。在一些产业领域,配套企业所占的产值比重高达30%。曾经的龙头项目“日落”之后,规模同样不可小觑的配套企业如何求存?记者在同样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天津开发区,找到了充满光明的答案。

    发挥自身优势

    “牵手”新产业

    天津津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文波至今仍然记得摩托罗拉V3手机大卖的那两年时光。“当时,我们给摩托罗拉供货,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是几百万台的销量。”如今曾经辉煌的手机组装制造业务只占津亚电子1/3的业务量。

    “在2008年的时候,虽然摩托罗拉还没有太大的减量,但我们在认真分析之后,已经看到智能手机在未来几年里会在市场占有率上进入饱和。”刘文波告诉笔者,当时,企业便决定要在新的行业做一些选择。

    组装制造业务是津亚电子的“老本行”,围绕自身优势,津亚电子锁定相近的汽车电子行业,作为延展触角的重要领域。“手机制造需要大批量的生产能力,同时对于产品质量又有苛刻的要求,这完全可以适应汽车电子行业的要求。同时,我们的生产成本也比传统的汽车电子企业具有优势。”刘文波介绍,他们为某个汽车电子客户生产的产品,不良率为100万台只有0.04台,这完全超越了传统汽车电子企业的质量要求。

    目前,津亚电子的汽车电子产品已经囊括了汽车遥控钥匙、仪表盘线路板、按键、座椅加热控制系统和按摩系统,品牌覆盖了福特、丰田、斯巴鲁、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

    从手机行业到汽车电子行业,这只是津亚电子转型升级的一小步。更大的跨越发生在2008年前后,瞄准国内淘汰白炽灯的市场商机,津亚电子把当时在国外已经升温的LED照明产品作为自己的另一个主攻方向。“我们通过吸引日本的专家和技术,利用自身的生产优势,大力发展LED照明产品。”刘文波介绍,和国内很多同行不同,他们利用自身的创新优势把商业和工业客户作为主要的市场方向,目前已在开发防水、防硫、防尘以及大功率的专用产品。之前,他们主攻海外市场,而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对于LED产品认可加强,国内的市场销售也在节节攀升,2016年部分月份国内销售额已经超过出口。

    瞄准产业新潮

    “掘金”新机遇

    在行业上寻求转型突破的同时,津亚电子也在积极推动制造方式的升级。“原来我们的东西都是人堆出来的,现在则已经从过去的制造转向智造。”该公司综合管理中心总监严科介绍,公司围绕工业4.0进行升级改造和调整,原先一条生产线上有50-60人,目前只需要6人左右。所有的上料和下料,还有中间的质量控制,基本上靠设备,人为的干预主要针对一些突发状况。

    围绕工业4.0的变革,不仅解决津亚电子自身的需求,这家企业还在把它变成新的业务板块。刘文波介绍,这块业务涵盖了工业自动化设计及加工、制造、安装、调试等配套工作。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工厂自动化设备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机器人,视觉等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制作、改造自动化设备及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员依赖程度,实现特殊环境、高精度要求等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

    在瞄准大行业的同时,津亚电子还借助“双创”的风潮,和创客们展开了业务上的合作。“我们昨天就刚刚接待了一批创客。他们有自己研发的产品,需要在规模生产之前进行验证,而我们在从事手机的组装制造时就已经开始相关业务了。”刘文波介绍,公司可以给创客提供改善建议,帮助他们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在开发区的牵头下,公司已经和一批创客进行了接触,展开了业务上的合作。“和他们的合作,让我们这些传统制造企业看到了别样的精彩。”刘文波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