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经济时报】天津开发区的绿色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17-12-14 09:4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12月12日第07版报道:

    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郭海涛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天津开发区持续提升区域生态化水平,单位能耗优于全国平均能耗标准,已经成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在今年9月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第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绿色园区名单中,天津开发区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园区,也是天津地区唯一获得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园区称号的产业园区。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天津开发区内绿色环保优秀企业,记录与见证了天津开发区的绿色故事。


    在位于天津开发区泰达大街的热源二厂,气温虽然接近零度,但供热车间暖意袭人。“煤改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既是落实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净化空气质量联合行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源头控污的必要手段。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开启,于供热企业而言,热源二厂的锅炉提标改造势在必行。“为了泰达的碧水蓝天,我们组建专业团队、研讨多组方案、全体干部职工挑灯夜战,最终抢在供暖季之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天津泰达热电公司董事长陈德强介绍说。据了解,公司先后完成热源二厂、热源三厂的煤改燃项目,减少燃煤量16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500吨。


    在天津汇康田公司,85后年轻老总王楠和她的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以水为介质垃圾分类技术方案——生活垃圾全程水解打捞分类方法,“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式处置垃圾都将引起大气、土质的二次污染,垃圾分类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深远。”王楠告诉记者,“我们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无二次污染、资源利用率高,每处理1万吨生活垃圾,将其全部进行分类并资源化利用,可实现1.2万吨碳减排,相当于抵消4200吨标煤燃烧。弥补了以往直接填埋和焚烧处理垃圾的缺陷,有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据了解,围绕这条生产线建设,王楠率领的团队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开辟中国垃圾分类产业化之路。截至目前,共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


    凯莱英医药集团作为天津地区唯一一家首批入选“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的绿色工厂,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公司副总裁徐向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自主研发的包括电化学、酶催化和连续性反应等新技术来替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起始物料到工艺选择,从生产清洁化再到废物再加工、回收,全链条都在减少原材料使用、替代有害物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过程清洁化、无害化处理,绿色理念遍布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要节能降耗,也要质量效益,如何做到二者兼顾?卡博特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延忠告诉记者,卡博特天津专注于工业副产品和尾气的“变废为宝”,也是全球首家全面利用工艺尾气和实施环保处理的企业。“公司年产蒸汽55万吨,自发电9000万度,其中超过60%的蒸汽提供给工业园区。并在今年初与长芦汉沽盐场达成蒸汽供应协议,通过能效利用升级挖潜,年供蒸汽35万吨,成功实现‘美丽天津一号工程’设定的长芦汉沽盐场燃煤锅炉清零的目标。”


    据了解,卡博特天津今年前10个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已超15亿元,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卡博特天津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5%。下一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驱动能源利用效率,源源不断地应用于天津工厂,实现绿色化工再升级,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天津开发区从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集中防治、强化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具体工作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开发区之所以能够撑起这些名号是因为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舍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是加倍重视环境,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共存之路。注重绿色发展理念的泰达如今经济腾飞、产业蓬勃,却依然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天津开发区环保局副局长宋雨燕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