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滨海时报】传统焊材业将建智能“黑灯工厂”

发布日期:2018-11-09 10:30 来源:滨海时报 分享到:

  • 滨海时报2018年11月07日第03版报道:

    ■ 时报记者 张文弟 王森 报道

    当前,国内外大多数制造商正在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改变生产流程。在开发区中区一块面积400亩的土地上,也在酝酿着这样一场变革。作为焊材领域龙头企业,泰达老品牌企业金桥焊材集团将投资8亿元在这里建设新的智能化制造基地,对标国外“黑灯工厂”,在设备智能化、管理现代化、信息计算机化的基础上达到的新阶段,引领整个行业智能化转型,成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标杆企业和开发区标志性民族工业品牌企业。

    智能化基地将成为行业标杆

    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焊材集团)是开发区首批企业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上首个产销量突破百万吨的焊材企业,连续19年居行业之首,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约占国内焊材市场份额的1/3,约占全球焊材市场份额的1/6。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综合性焊接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其生产的焊接材料有400多个品种,产品应用涵盖船舶海工、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等诸多领域。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产能的高度需求让机器替代人工拥有了广泛的实际运用与市场潜力。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以金桥焊材集团为例,近年来,该集团也在设备智能化和信息计算机化方面做出很多努力,每年投在新设备上的资金在6000万元以上,目前许多工艺环节已经形成智能化。如最需要人力投入的码垛和包装环节实现“机器换人”,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一条生产线最多时需要200人,现在可能只需要几个人就能完成。然而,从原材料到成品焊材中间经过许多工艺环节,而每道工艺要求不同,很难实现整体集成。为了突破制约,近几年,金桥焊材集团与多家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合作,不断推动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的研发,目前实验比较成功,已经具备了建立智能工厂的基础。

    日前,金桥焊材集团与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举行《泰达智能化制造新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拟在开发区中区建设新的智能化制造基地,占地400亩,新项目总投资8亿元,上马新的全自动高端焊材生产线50条。项目达产后,合计高端焊材产能约40万吨/年,年产值约50亿元,将成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标杆企业。

    “智能化制造新基地可以看成集团多年来在智能化方面探索成果的集中展示。项目落地后,将接近‘黑灯工厂’(“Dark Factory”的直译,即智慧工厂,因为无需人工操作,所以可以关灯运行)模式,也成为一个样板。目前,集团在全国9个省份和地区有12个生产基地,未来走到全国各地,可能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的金桥焊材。”集团党委副书记李红梅告诉记者,未来的生产场景就是各生产工艺环节完全连续,原材料投入到全自动生产线直接出成品。通过合理匹配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更好,效率更高,“作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金桥焊材集团有责任和义务引领整个行业发展和进步。过不了两年,行业内其他企业就会把成功经验复制走,从而带来整个行业的进步。”

    泰达“老字号”攻打海外市场

    实际上,智能制造基地也承担着金桥焊材集团继续攻打国际市场的重要任务。据李红梅介绍,目前集团年出口量十多万吨,出口产值今年到第三季度已经突破7000万美元,占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将来,将依靠开发区中区距离天津港更近的区位优势,继续扩大出口。“今年是我们国际化战略布局的一年,考虑走出去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厂。”李红梅说。

    金桥焊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侯云昌曾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并表示,在市场国际化的今天,企业只是自己埋头赶路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高瞻远瞩,才能放眼未来。虽然金桥焊材集团已经是焊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但是在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实施金桥焊材集团的“走出去”战略。2018年,公司继续以“一带一路”为指引,“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了新进展,坚定了在国际焊材市场站稳脚跟的信心。今年,公司在也门、叙利亚、肯尼亚、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泰国、苏丹、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继续保持发展态势,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拓宽销售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