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每日新报】三大经济 蓬勃发展(图)

发布日期:2018-12-05 15:01 来源:每日新报 分享到:
  • 每日新报2018年12月03日第07版报道: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滨海新区提出建设“繁荣宜居智慧新城”一周年。近年来,滨海新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优化环境,不断开拓创新,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优势产业形成聚集效应;绿色生态环境令人流连;立体交通枢纽四通八达;智慧城市逐渐成为现实……近300万常住人口尽享改革红利。

    今天起,本报将推出“璀璨滨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建设‘繁荣宜居智慧新城’系列报道”,从经济繁荣、生态宜居、智能创新、民生红利、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全景展现近年来滨海新区取得的成就,共同展望未来滨海新区发展的前景。

    集聚经济

    产业集群造就跃升动能

    为建设“繁荣宜居智慧新城”,滨海新区以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三大经济”为支撑,率先闯出新常态下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新路径,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近年来,滨海新区实体经济优势的建立,正是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发展集聚经济所取得的,其中,汽车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如今,新区通过发挥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已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

    家住开发区的李先生最近计划换一辆SUV,他看中的正是一汽-大众探荣TAYRON中级SUV。这款SUV是在位于开发区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生产,这也让在新区生活了20年的他非常自豪。今年8月30日,总投资约195亿元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正式投产。从本世纪初的如同“白纸一张”,到2020年超过3000亿元,经过近十几年培育,泰达的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态势,目前已经形成汽车生产丰田系、大众系、长城系“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包括整车和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汽车模具、轮胎、涂料等核心零部件在内的,既有自主品牌又有合资品牌,多系列、多品种的完整汽车产业链。

    可以说,从“制造”到“创造”,新区汽车产业正在驱动着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上的双重突破。目前,天津开发区拥有汽车整车企业5家、各类零部件企业200余家。2017年汽车整车产量约81万辆,产值达到1295亿元。预计到2020年,天津开发区的整车产能将达到150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产业链条释放磁石效力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未来所向。在这场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中,天津滨海高新区正依托自身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抢抓产业新机遇。

    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研发中心到维护系统、服务系统、投资机构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正在高新区形成。目前,高新区已聚集了中电集团十八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服务机构,在纯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电磁兼容、整车碰撞试验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高新区汇集了力神、波士顿、汇安汇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从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池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能力全球领先。

    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化发展,滨海新区的汽车产业如今已深深烙上了“集聚发展”的标签。

    开放经济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滨海新区充分发挥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交会点、“一带一路”倡议“陆丝路”东端与“海丝路”北端交会点、中蒙俄经济走廊起点之一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门户作用,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以及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

    “自从天津成立自贸试验区以后,全球购等线下商店多了,我们可以随时在新区就买到心仪的商品。考拉等电商的落户,也让双11收货的时间更短了。”家住滨海新区的马女士说。

    三年时间,天津自贸试验区新登记市场主体5.1万户,是设立前历年的2.2倍,注册资本(金)1.79万亿元。2017年,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2%的地区生产总值、近10%的一般预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和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此外,自贸区建立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个部门、一颗印章”审批,率先实现企业设立“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一天办结。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将3亿美元以下境外投资项目由核准改备案,办结缩短至1天。设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开展“加工贸易自主核销”、航空维修RFID物联网、检验检疫“进企业”“进辖区”“进港区”等监管服务模式创新,先后出台80项贸易便利化措施,口岸通关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在金融领域,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撑体系,“金改30条”国家准予实施政策全部落地。

    新兴产业培育取得突破

    租赁产业、平行进口汽车、商业保利、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在滨海新区蓬勃发展,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让新产业培育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突破。

    目前,滨海新区租赁业已经形成示范效应,SPV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多种租赁交易结构,建立了“专家+管家”式服务体系,租赁标的物覆盖飞机、船舶、无形资产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直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天津东疆被国内外众多专业机构及媒体誉为继爱尔兰之后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业保理发展试点,打通实体企业应收应付融资通道,率先试点租赁兼营商业保理、出口保理业务,积极搭建关汇数据交换通道,租赁、保理和产业基金有效联动,推进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

    智能经济

    领军企业领跑智能时代

    在开发区美克美家厂房内,工业机器人已经和技工一同上岗;在天津港码头,无人驾驶货车已经上岗工作;在中新生态城,居民已经开始享受机器人“服务员”的送餐服务;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一飞智控为国内外嘉宾奉上一场无人机表演;深之蓝的深渊级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已为中国科考再创世界纪录……

    居住新区锦庐小区的杨女士最近突然发现,她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京东。在家门口的京东X未来餐厅就餐,孩子们从机器人“服务员”的托盘上取下了宫保鸡丁。吃完饭,她刷脸进入了京东无人超市,买了面膜和零食,往结账口一站,费用就自动扣走了。刚走回小区便收到了一条快递短信,无人配送机器人已经到她家楼下,输入密码,快递仓门便可以打开……杨女士感慨:“从没想到自己的生活能这么智能,感觉有点科幻。”

    杨女士的智能生活只是滨海新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她乐享的智能生活背后,是一项高达200亿元的投资计划。今年1月,京东与天津开发区达成的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京东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及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聚焦智慧物流、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三大产业,同时实施一批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计民生的示范项目。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千亿级产业聚集,开发区与京东将全面打造以智慧物流驱动的智慧科技城市样板,建立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及物流机器人全国第二研发中心。

    近年来,滨海新区出台了“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智慧滨海顶层设计等一系列文件,从此智能经济迅速进入到滨海新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滨海新区谋划智能经济战略布局,培育“大智能”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天津智能产业“灯塔”。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港口、智慧城市,到2020年,将打造8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特色园区,培育4个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