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其他信息

2021京津冀细胞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09-22 09:33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分享到:
  • 9月17日下午,2021京津冀细胞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举办。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政府部门、研究院所与医院、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代表集聚一堂纹秤论道,共谋细胞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进一步推动滨海新区“细胞谷”建设工作。

    此次论坛由天津经开区管委会、联合研究院、京津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主办。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等平台机构代表出席。博雅控股、利安隆、康希诺等30余家细胞产业相关企业,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滨海医院专家以及华晟基金、正和基金、方正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金融机构参加。

    思想碰撞 论道细胞产业发展

    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 “细胞技术应用转化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间充质干细胞工艺质量研究考虑要点”“CAR-T细胞血液肿瘤治疗进展”等主题,深入探讨我国细胞行业前沿技术、行业痛点,广泛凝聚各方智慧。

    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说,滨海新区在我国细胞产业走在前列,已形成聚集效应,形成了覆盖多环节的产业链。也正是看中了滨海新区细胞产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2019年,博雅干细胞入驻天津经开区,并成为滨海新区“细胞谷”的发起单位之一。

    近年来,细胞治疗因其巨大的医学潜力而备受关注,但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等堵点、缺乏适用人才等瓶颈,存在准入路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误区,建议通过完善细胞转化法规体系顶层设计、构筑创新驱动生态体系等举措促进细胞产业发展。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的建设适应了这一趋势。

    该公司目前正在推动一款能够在手术室环境下可以快速分离骨髓干细胞的自动化设备PXP®,它已经通过美国、加拿大、印度以及香港等多个地区的医疗器械审批,国内的医疗器械审批也正在进行中,通过后将直接解决医生在临床手术室环境下自动化分离干细胞的需求,并且提高干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帮助更多的病患。同时,博雅天津基地智能化建库正在进行中,结合“互联网+”技术以及云技术,将迅速实现实验室管理、样本处理、细胞存储等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希望公司可以助推滨海新区建设集细胞存储、研发、生产、制备、流通、应用为一体的细胞治疗创新链和产业链,张磊说。

    8月26日,国内首例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在上海瑞金医院出院,引起广泛关注。在本次论坛中,武汉波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同存教授,和与会人员分享了CAR-T细胞血液肿瘤治疗进展。他说,目前,CAR-T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获得巨大成功,5年内所有的血液肿瘤都可以通过CAR-T疗法进行治愈,未来10年,CAR-T疗法将对实体肿瘤的治疗发挥巨大作用。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作为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政协委员,希望未来可以和滨海新区开展合作。

    对于滨海新区的细胞产业发展,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细胞谷的挂牌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建议进一步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以聚焦更多企业;建议出台更优惠人才政策,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建议产业基金真正投向前沿、创新技术,形成资本助推力;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提供服务。

    经开区形成生物医药产业一流产业生态

    据了解,经开区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经过20余年的发展沉淀,已形成生物医药行业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中试放大、临床研究、上市、生产等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高水平研究机构40余个,全行业从业人员达2.4万多名。聚集了一批明星企业及明星产品,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型科技企业。例如埃博拉疫苗及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康希诺公司,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胰岛素企业诺和诺德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酶制剂生产企业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十大CDMO企业凯莱英公司。

    目前,天津经开区细胞相关产业呈现出“全、尖、优、特”的亮点,同时区内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强大的产业能力,在干细胞、疫苗抗体、CAR-T免疫细胞、基因治疗、基因检测等重点领域成果频出。

    例如,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在全球首次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造技术产业化;博雅干细胞在我国干细胞行业中名列前茅;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我国率先进入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化领域的企业之一。天津经开区“细胞谷”“两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初步形成。据天津经开区医药健康产业促进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

    经开区将持续完善产业链,形成动物试验 、CRO、CDMO服务、临床研究、大数据分析等的研发产业链;形成原材料、设备、辅料、终端细胞产品的配套产业链;持续搭建区内企业资源共享、互为配套的产业生态。将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高级人才引进力度,助力人才就业创业;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对接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建设;做实做细研究院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工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人才队伍。将推动政策创新,包括支持新业态发展,推动伦理互认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