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海河清风”微信公众号、“廉韵津沽”网站推出“故事‘廉’播”专栏,讲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清廉官吏典型和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廉洁故事,供各位读者学习思考,从中汲取清廉力量。
四知太守——杨震
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东汉中期著名学者,时称“关西孔子”。五十岁始仕州郡,官至太尉。为官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杨震画像
杨震是东汉的经学名家,五十岁被举荐入仕,历经数次升迁,始终保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一日,他在赴任东莱太守的途中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曾受到过杨震的举荐,便来到驿馆拜见。故旧相见,自然格外亲切。一番寒暄过后,王密从随身携带的行囊里,拿出沉甸甸的一包东西,递到了杨震面前,里面竟是十斤金子的厚礼。杨震看罢脸色一沉,说道:“故人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故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急忙说:“我是趁夜晚时分前来拜访的,这件事情绝不会有人知道。”王密以为,经过这一番解释,杨震自然就会消除顾虑。但怎料杨震非但没有被说服,反而义正言辞地说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一番振聋发聩的回答,让王密羞愧难当,立即打消了送礼的念头,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杨震却金”浮雕
后来,杨震又转任涿郡太守,他依旧秉持公正廉明的作风,从不接受私下拜谒。他的子孙也都以蔬菜为食,以走路代替乘车。有认识的长者劝他为自己置办产业,但被杨震严词拒绝:“我想让后代被称为清官之后,把这个留给他们,不也很厚重吗?”事实证明,良好的名声确实比财产更加宝贵,据史书记载,杨震家门四世清白,家风廉正,真正做到了廉洁传家。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还敢于挺身而出批判官场恶习。对于皇亲贵戚,他也敢于直言不讳。汉安帝的舅父耿宝、皇后的哥哥阎显等,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入朝做官,杨震知道这些人无才无德,都断然拒绝,即使被人怀恨也在所不惜。
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杨震一生公正廉明,“四知拒金”的故事传开后,后人敬称他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直到明代的莱州府署大门内,还设有杨公祠和四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