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退出长者模式
天津经开区新闻发布会专题

2021年11月新闻发布会

首页 > 2021年11月新闻发布会

脱胎换骨 振翅腾飞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发布日期:2021-11-23 13:39 来源:泰达政务服务平台
分享到: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六年,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成立的第五年,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第三年。三年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北京中关村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滨海新区举全区之力支持科技园发展,经开区主动担当,将科技园作为三大主战场之一,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更加紧密的衔接。三年来,区域协同的机制更加完善,规划定位更加清晰,创新示范作用更加突出。


深化机构改革,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科技园时强调“要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中国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三年来,滨海新区和经开区管委会不断优化科技园管理体制,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把两市协议贯穿到“滨城”、“中关村”双区创新联动建设的各个方面,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与滨海新区雄厚的产业资源融合性逐步提升,形成创新与产业“优势叠加”。

一体化布局,赋能科技园持续发展动力。三年来,经开区牢牢把握科技园自主创新和协同发展的属性,与北京长城所完成了科技园战略规划和产业、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打造以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3+1”产业体系,战略方向和主导产业不仅服务于滨海新区的产业升级迭代,更加强了与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对接,空间规划提出由公共活力环、魅力滨水生态景观带以及未来数字岛、魅力北塘湾、科创十字街三个功能片区组成的“一环一带三片区”多层次空间结构,朝着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样板战略目标迈进。在破除科技园创新发展的体制障碍上,通过出台《关于加快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科技园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智、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创新创造的效能。挂牌以来,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三年来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超1500家,年均增速35%以上,其中,科技型企业约611家,占三年新增企业的40%,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一体化服务,对标中关村高质量服务体系。三年来,科技园积极落实与中关村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主任对接会,共同研究推动科技园重点工作,与北京中关村中发展集团共同策划组织招商推介、论坛活动,组织了2019智能科技发展高峰论坛、2020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等大型活动,促进对接交流合作。通过推动出台《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北京企业来津项目企业的后顾之忧;结合企业关切的会计、法律、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营问题,形成“产业研习社”、“建行大学”、“合能增长学院”产业服务品牌,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低成本的创新创业街区。通过三年发展,区内北京企业在集聚科技资源、创造知识产权、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北京来津企业威努特已完成D轮亿元融资并成功获评中国新基建创新力量TOP100强,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独角兽100强;和能人居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已进入上市筹备阶段;科芯生态农业成为天津市乡村振兴联盟副理事单位,并作为主要实施方,积极推动天津20万亩设施农业项目。

一体化联动,推动协同创新领域要素集聚。三年来,经开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推动园区融入经开区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通过把科技园纳入天津滨海新区各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整体方案一并推进,不仅打开了科技园未来产业转移的腹地,充分将北京创新链与滨海新区的产业链相融合,以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更通过取消行政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选贤任能,遴选优秀青年干部充实科技园领导班子,2020年,经开区将科技局、泰达产发集团科工园公司等推动服务自主创新工作的部门整体迁入科技园,进一步激发科技园干事创业的活力。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性的开展了与中发展集团的税收分成试点,推动两地协同向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三年来,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年均提升超30%,注册资本金年均增长超45%,北京企业占比占全部新注册企业的1/3,更有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央企子公司落户园区。


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路上当先锋

揭牌至今,科技园锚定主攻方向,协同推进科技与产业的创新融合,尤其是总书记视察科技园以来,园区“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孵化服务链已初步建立。科技园有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9年的12家增加到66家,平均增速134%;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9家增加到152家,平均增速182%;雏鹰企业由7家增加到87家,平均增速252%;新增和能人居、锐创环保两家瞪羚企业,园区R&D经费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速超20%,科技企业的税收贡献年均增幅超50%。

全面提升科技园创新发展动能。三年来,科技园坚持创新平台的改革创新,针对体制机制存在的瓶颈,加快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切实提高政府创新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提升创新体系运行效能。目前园区拥有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滨海中关村智能制造科创中心、百度(滨海)创新中心、北创百联孵化器、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5家市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滨海新区人民法院互联网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等服务保障机构。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1年度国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注重与高校开展合作,与天津科技大学完成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共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滨海石化产业研究院,实现了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应用的和谐发展。

创新设立科技园“共同缔造理事会”。2021年1月,科技园在滨海新区主题园区范围内率先成立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事会,创新建立“理事会、协同专班、秘书处、智囊团+廉政工作站”的运行模式并在全区推广相关经验。成立以来,及时解决企业关切的人才落户便利化、政务办理便利化、交通便利化、法律咨询便利化等领域各类问题13大类80余件。同步将建设银行、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审判庭等单位作为智囊团单位,切实解决科技型初创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产融产需对接方面的现实问题,从根本上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助、统筹一体的理事会共同缔造体系。此外,理事会还通过设立廉政工作站,确保以最廉洁的标准从事最崇高的事业。

创新考核问效动态激励机制。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对科技园提级考核,纳入全区创新实施的班子、绩效、督查“三考合一”体系,围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科技园量身设定“新动能引育”“发展效益”“协同联动”和加减分项4个一级指标,其中新动能引育权重达到45%,协同联动权重达到20%,考核指标全面向科技创新和协同联动领域侧重,将考核结果和工资收入挂钩,强化考核“指挥棒”导向。2020年考核实施的首年,科技园高标准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任务。


增强区域承载能力、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将科技园形成的税收贡献和土地出让收益全部用于科技园发展和企业培育;与北京中发展集团合作,设立支持园区发展的专项基金,推动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中心落户园区,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基金在支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产融对接需求。建立多方风险共担机制,与华夏银行、建设银行、农商行、海河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为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各类科技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

提升科技园配套服务能力。科技园积极推动M0新型产业用地探索,已与高瓴资本合作,达成泰达-高瓴生物技术创新园合作意向。持续提升科技园周边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推动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2、Z4线建设,开通科技园到高铁滨海站、滨海国际机场、轻轨9号线的通勤专线,打通“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最后十公里。由张伯礼院士挂帅的滨海中医医院正式启用,园区综合服务配套楼投入使用、嘉庭公寓等白领公寓持续提升保障能力,创新创业配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下一步,经开区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推动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