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退出长者模式
天津经开区新闻发布会专题

2017年11月新闻发布会

首页 > 2017年11月新闻发布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天津首家绿色园区如何炼成

发布日期:2017-12-01 17:01 来源:
分享到:

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行走在宽阔平坦的泰达街道上,楼宇厂房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如同画家创作的一幅山水画。泰达从过去万里荒凉的盐碱滩,到现在随处成片的绿荫;从过去的人迹罕至,到现在的一片繁荣……三十余年的辛勤劳作,泰达人让一个“风吹沙土飘、地上不长草”的盐碱荒滩,变成了一颗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天津开发区持续提升区域生态化水平,单位能耗优于全国平均能耗标准,已经成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在今年9月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第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绿色园区名单中,天津开发区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园区,也是天津地区唯一获得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园区称号的产业园区。据了解,此次评选工作旨在为贯彻“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率先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天津开发区从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集中防治,强化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具体工作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开发区之所以能够撑起这些名号是因为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舍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是加倍重视环境,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共存之路。注重绿色发展理念的泰达如今经济腾飞、产业蓬勃,却依然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开发区环保局副局长宋雨燕表示。

产业共生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天津开发区经过30多年发展,依托高速便捷的投资模式与浑厚的现代产业基础,2017年GDP达3049.8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3000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天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保持领先的情况下,万元GDP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均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70.37公斤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新鲜水耗3.1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泰达作为典型的“一区多园”综合型产业聚集区,自2005年引入循环经济理念以来,以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了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天津开发区重视与周边区域的耦合发展,着力落实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协同滨海新区其他功能区域,天津开发区按照“集团化、基地化、链条化”原则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引进补链企业,搭建起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等主导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并通过推进企业之间副产品交换,形成了企业类型多样、产品链接紧密、资源闭合流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共生网络。比如,在电子通讯产业方面,形成了通信设备、新型消费电子、电子元器件与光电等四大细分产业群。引进泰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置废旧家电回收处置生产线,年处理电子废弃物2.5万吨,分离提取出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原料再利用,使电子废物实现了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再如,在汽车产业方面,围绕整车项目的一级配套商众多,产业附加值高的配套项目达到三分之一,形成了包括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汽车模具、轮胎、涂料等较为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使整车生产中产生的废钢、废铝等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实现了汽车产业中“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流动。

“开发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不仅推动环境容量与产业集中布局均衡发展,更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发展释放更多红利,让区域迈向绿色发展之路。”宋雨燕介绍说,“其实,早在建区伊始,开发区就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很早就关注绿色了。比如建立水循环系统,早在1999年,开发区就投入设立污水处理厂,当时国家并没有强令要求,建成后实现污水循环利用;2008年区内实现了电子废物的‘零排放’与‘资源化’。开发区内企业不必建造私家锅炉,不必为能源的自给自足而焦虑,开发区为企业提供集中供热、供气等能源一体化服务,作为园区的管理者,未雨绸缪,让绿色理念融入到这片土地的每一个细胞,筑牢绿色发展的根基。”

“节能减害”涵养绿色之源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就是要使开发区产业结构变“多”、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这既是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有力抓手,也是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崭新机遇。天津开发区作为实体经济的聚集区,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将这些产业推倒重来,而是让产业向更高技术水平、更绿色环保的方式进行转移,让泰达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碧水、蓝天、绿地萦绕在每一名泰达人身边。

天津凯莱英医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是医药领域的领军企业,服务药品涉及肿瘤、病毒、感染、心血管、神经系统、糖尿病等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与百姓日常用药息息相关。其中,培南类药品关键中间体的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32%,居全球领先地位。在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中,凯莱英成功入选“绿色工厂”。从工厂规划到产品设计,从采购管理到产品生产,都紧紧围绕着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的提升,为绿色体系的打造提供了鲜活注脚。

“凯莱英入选绿色工厂一直以来遵循的是技术引领、工艺推动、终端控制理念,不仅实现‘节能’,更能‘减害’,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深植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工厂的每个角落。”凯莱英公共事业部负责人孙琳说。绿色实验室作为凯莱英绿色工厂的核心,凯莱英拥有“绿色制药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绿色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天津市药物绿色合成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平台,科技成果从源头上为工厂绿色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绿色理念从始至终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

在“节能”方面,凯莱英自主研发的绿色制药技术——连续性反应技术解决了传统反应很难实现的工业化放大的难题,自主设计、开发的一系列连续反应装置,在抗病毒、抗癌等重大疾病领域,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成本下降了40%,能源消耗减少45%,三废降低60%,实现降低成本、能耗,三废的大幅度降低。在“减害”方面,作为推动企业绿色工厂创建的核心技术,凯莱英通过生物酶催化剂实现传统催化剂有效替代,避免了易燃易爆、有毒试剂的使用,且简化工艺路线,处于行业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在控污方面,专门设置工艺安全实验室,配备三废的处理系统,在线监控,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实现源头控制,大幅降低了三废排放和能耗,实现了化学生产与环境友好共存的环境和谐理念。

如果说凯莱英入选绿色工厂为区域其他企业确立了一个“小目标”,天津开发区围绕电子通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化产业等支柱产业,不断引入高水平的废物资源化配套项目,鼓励企业朝着这个“小目标”努力。比如推动高能耗的食品行业与区域供热公司开展冷凝水回用工程,建立能源的梯级利用体系等。针对众多中小企业开展产业共生网络建设,推进废物规范化分类收集,基于市场原则开展副产品交换。构建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水务产业循环经济链。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大力推进了东区、西区污水处理、再生水综合利用及网管建设,实现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75万吨/日,再生水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日,特别在天津开发区西区创新了人工湿地项目,实现区域水循环体系。

“天津开发区在产业结构,不仅仅是单纯增加三产,重视产业升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到新能源产业、风能、大医药、海洋经济行业,带来引入水平与产业清洁程度的双提升。无论是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从废旧铅酸蓄电池中提取再生铅、再生硫酸等,并将其作为原料重新输送到蓄电池生产过程,还是食品领域,面粉的生产到废面、其他有机食品废物、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过程中,物质在各组成企业间稳定循环。天津开发区已从早先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四条循环经济链发展到生态圈,共生网络更加密集一条条链条向中高端延伸的过程中,实现了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以及区域整合的跨产业生态共生关系。”宋雨燕表示。

创新管理践行低碳之路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既是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管理手段的一项考验。“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弄环保并不是走过场,走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让企业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让区域绿起来,靓起来。”谈及绿色园区的管理,宋雨燕说,“天津开发区除了拥有领先的硬件基础设施吸引企业落户,在软件方面,开发区有近10年促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鼓励政策,2007年预算专门提出1个亿对节能减排企业进行补给,鼓励名录每两年进行更新。截至目前,已兑现了2.6亿扶植了800多个项目。”

在绿色园区建设期间,天津开发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实现新增供热铭记全部实现热电联产,东区生活区由4台20蒸吨天然气锅炉供暖。出台开发区太阳能光太鼓励政策,单个项目补贴总额最高达200万元。以节能项目为依托,以管理体系建设为支撑,深化工业企业节能工作。截至目前,验收通过35个节能项目,提供节能补贴692.74万元;共完成节能量48238吨标准煤。同时,率先全面执行建筑四步节能,推进一星、二星、三星绿色建筑认证,建设低碳示范楼宇,开展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控系统等。

除了政策红利,天津开发区还专门成立了泰达低碳促进中心,将现有产业低碳化、绿色化,筑巢引凤,为技术对接搭建平台,将清洁技术、清洁企业吸引进来。据了解,低碳中心每年举办100多场企业对接会,以促进低碳经济信息交流、推动节能环保领域商业对接、拓展低碳产业国际合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致力于发展成为低碳环保领域的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培训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每年达1万人次,聚集国内外清洁技术企业,搭起了泰达循环经济的一个个“绿色链条”,呈现泰达发展生态工业的一道道“绿色风景”。

此外,天津开发区重点创新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借鉴欧盟、日本在固体废物管理的模式,试行“区域产业共生网络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联单管理制度”、“工业固体废物生态管理标识活动”等做法,探索推进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驱动力。同时,开展园区物质流分析的研究工作,探索综合型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关键资源能源要素的合理使用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正在研究开发建设“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集中防治护航绿色发展

这片繁荣来之不易,让人无比珍惜。泰达对企业生产污染排放实行最严格的监察制度,所有企业项目必须通过排污监察后才能生产,一经发现超标污染排放立即整治。实现了发展与环保同步进行,维护并保护环境。开发区园区的美丽事关所有泰达人的幸福指数,只有人们的认同和口碑才是最好的回报。

为了加强污染集中防治,开发区开展“清新空气”行动:完成了7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工程;域热源厂实施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金耀生物、金桥焊材等公司自备锅炉改燃或并网以及加油站油气治理设施改造,以及27家餐饮企业油烟治理,这一系列的举措将园区内气体排放物的污染降到了最低;截至目前,各种危害大气环境事件共计立案6424起。从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上下足功夫,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区域环境监控预警系统,涵盖全区重点污染源测点和多个环境监察站,可随时掌握全区重点排放源主要污染因子的排放情况,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据统计,2015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良好及以上天数为210天,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率57.5%。PM2.5、臭氧等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符合国家区域环境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绿地面积2233.49万平方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国家发展描绘了崭新路径,而绿色理念作为其中重要一维,既是国家发展的新格局,也是城市转型提升的必由之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天津开发区将持续积极优化绿色园区,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绿色泰达,宜居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