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退出长者模式
天津经开区新闻发布会专题

重点工作回顾

首页 > 重点工作回顾

【新华社】天津经开区:先行先试为开放创新探路

发布日期:2024-12-21 12:29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2024年12月21日新华社《瞭望》周刊报道:

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做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田”,尽力缩短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的差距,为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这是泰达的使命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在位于天津南港工业区的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内

工作人员在指导新员工操作(2024 年 10 月 10 日摄) 赵子硕摄 / 本刊

这里是开放的前沿,早在40年前就提出致力于打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40年来先后有124家《财富》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此投资了573个项目。

这里是改革的高地,在国内首次采用全贷款“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益一片”的滚动开发模式,还诞生了我国首份土地出让使用期限70年的方案及合同。

这里是创新的热土,坐拥省部级研发机构18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9家,区域R&D经费投入强度达4.24%,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设立。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称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队”。作为1984年成立的我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泰达”)从茫茫盐碱荒滩上白手起家,在锐意开放、勇于改革的“高速路”上驰骋,塑造了“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的“泰达精神”。

天津泰达不仅打造出经济发展高地,而且将发展经验输出国外,于红海之畔崛起海外开发的“明珠”——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实践增光添新。

开放:敞开大门 拥抱世界

“奥的斯对在天津发展充满信心,将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加快泰达生产基地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助力天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奥的斯中国与天津泰达同龄,在其不久前举行的40周年庆典上,美国奥的斯全球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朱蒂如此表示。

作为早期进驻中国的外企之一,奥的斯集团1984年与当时的天津市电梯厂联手成立合资公司。此后,集团不断加大在天津乃至全国的投资。如今,泰达已发展成为该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电梯制造基地。

奥的斯的成功,是外企扎根泰达并肩成长的缩影。回望1984年,国务院首次决定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年12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正式成立,被任命为管委会副主任的半导体专家叶迪生回忆:“地面上是盐滩,盐滩底下是淤泥。冬天铺上石头路,到了春天一看,整条路都沉了下去。”

即便条件如此艰苦,叶迪生和当时的开拓者们仍然信心十足,喊出“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赢得利润”“企业先赚钱,政府后赚钱”等口号,举全力在道路、电力、通信等方面改善条件,力求创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吸引高水平外商投资。

筚路蓝缕,众志成城。到1986年,泰达已获得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签约外商数十家。在这一年,邓小平同志来此视察,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坚定了开发区阔步前进的创业信心。

1992年,当时的世界通信产业巨头摩托罗拉落户泰达,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高科技为主的外商独资大型跨国公司。重量级外资企业的进驻,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提质增加了澎湃动力。此后,三星、丰田、大众、雀巢、雅马哈、霍尼韦尔等一家家世界知名外企接踵而至。

截至2023年底,泰达累计引进9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478个,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695.6亿美元。随着世界知名外企不断涌入,泰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轮廓也愈加清晰。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泰达不遗余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吸引外企到此投资扎根的关键之举。

“2023年9月正式落成的PPG全球涂料创新研究院,是PPG美国总部以外唯一全球级别研发中心”,PPG亚太地区总经理延彩明说,“这体现了PPG对中国市场的极端重视,同时也是对泰达一流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的高度认可。”

如今,设在泰达的外资研发机构已达17家,外资转型升级更显勃勃生机。

从渤海湾畔到红海之滨,在盐碱荒滩锻造经济新城的天津泰达走出国门、造福世界。已走过了16个年头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中埃两国元首关心之下发展壮大,目前共吸引约150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7亿美元,产业带动就业约5万人。

“泰达海外模式”还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十余个中国企业海外园区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贯穿始终 增强“基因”

落户泰达30年间,诺和诺德先后8次增资;本土孵化的康希诺、凯莱英,从四五个人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分公司遍布全球的“领军者”……一个个企业的成长故事每时每刻都在生动地表达着泰达的强大改革“基因”。

刚设立时,泰达可谓“一穷二白”,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中首个没有财政拨款而仅用贷款开发的。

3.7亿元开发贷款不仅是压力,也是动力。当年两手空空的泰达,把改革先锋这一职责使命视作“生命线”:在计划经济束缚仍存的创业之初,探索按照市场规则搞开发,尽心竭力为投资者服务,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前来投资。

设立之初的一个事件充分证明了这里的服务意识。当时利科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是在此投产的首批20家企业之一,在办理专业审批手续时,生产所需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25”在国内尚无相关环境标准。为此,管委会派专员去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结合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相关标准拿下审批结果,同时,协助企业按照标准建设了专用厂房,引进美国高效空气过滤器确保废气排放达标。一位当时参与项目的干部说:“当得知企业顺利通过验收的那一刻,所有人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

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做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田”,尽力缩短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的差距,为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这是泰达的使命。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副书记张青说:“纵观前20年的发展‘上半场’,泰达几乎都在围绕创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这一主题,在吸引外资同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与巨人同行’中修炼内功,锻造自己的‘巨人’。”

从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一枚印章管审批”,到提供企业兜底保障的“不管局”;从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到我国首个多元共建集成涉企服务综合体“泰达迎商中心”……一项项思路超前的改革行动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泰达不断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从新建厂房、员工子女入学,到加快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在泰达的企业眼中,“改革”二字更加具象化。结合变“政府派出机构”为“企业化管理团队”的法定机构改革,这里横空出世了先进制造业促进局、医药健康产业促进局等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核心的职能部门,不断涌入的专业化人才让“泰达服务”成色更优。

泰达何以成为投资热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给出了答案:“不管”就是最好的服务,政府“少出面”,企业“唱主角”,用更少的行政干预为企业最大程度地“松绑”,为发展的提质增效提供更大的空间。

创新:激发动能 制胜竞争

水下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海洋科考、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应急救援等领域。然而,其核心部件——动力系统“推进器”,一度依赖进口。为研发出性能优越、技术自主可控的国产水下机器人,魏建仓憋着一股劲,一头“扎进”深海10多年。

“当时国内市场很少触及深海装备。”2013年,魏建仓从北京来到泰达,创建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取名“深之蓝”,意在研发出先进国产水下探测装备。持有专利近400项、产品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公司展厅内一面密密麻麻的专利墙,诠释了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的价值。

40年来,泰达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带动能力,让第一动力澎湃激荡,让“种子选手”在这片热土跑出发展“加速度”。

告别噪音不绝、尘土飞扬的传统装修环境,让更绿色环保的拼接式装修成为现实……在位于泰达下辖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和能人居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大厅,布满了装修领域科技创新的成果。“这些年深耕装配式装修领域研发,我们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3年底手握343件专利。”该企业副总裁刘云龙说。

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聚集区,和能人居、海河生物、汇橙信息等一批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或专业赛道标杆企业。截至目前,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5613家,注册资本金2677.48亿元,新增项目中符合科技园主导产业定位企业超过70%,类中关村生态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生机勃发,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载地。

为加快培育科技企业“新梯队”,泰达加快创新平台的培育,建成投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重要载体,吸引和催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1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95家、雏鹰企业690家、瞪羚企业7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4家。

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强化科技金融和科技人才支撑;在企业成长的全周期予以资金、人才和资源的支持……泰达持续扶持科技创新。洪世聪表示,科创资源加速汇聚,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泰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重要数据展现出新质生产力在这片昔日盐碱荒滩上不断跃升的曲线:截至目前,泰达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99家,聚集高层次领军人才579人、各类高级人才2万余人;加快建设中石化北化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等8家研发转化平台。

循梦而行,向阳而生。在敢闯敢创不畏艰的精神驱动下,泰达将继续先行先试向深水区迈进,用孜孜以求的探索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

(采写记者:王建华 毛振华 梁姊 杨文)

(《瞭望》2024年第5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