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退出长者模式
天津经开区新闻发布会专题

重点工作回顾

首页 > 重点工作回顾

【天津日报】京津冀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协同发展绘就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4-12-23 15:34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

2024年12月23日《天津日报》01版报道: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也是天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的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强调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要求天津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中勇担使命、开拓进取。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天津深入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在对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首个设立在津的央企总部——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正式落户,让天津站到绿色变革的新起点。

“国之重器”——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验收投入运行,可真实复现人类记录的所有地震活动。

再添10亿级LNG接收站——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三期工程投产进入试运行,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应急调峰和供应保障能力。

……

临近岁末,一项项新突破正在津沽大地上加速涌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绘就新图景。

攥指成拳 协同成效持续释放

初春2月,我市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意见》,高站位部署,高标准推进。

5月,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津举行。随着“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三地围绕科创平台建设、重点产业链布局、“通武廊”一体化发展等制定4个行动方案,再签一批协议和产业合作项目。

天津积极与央企和京冀各类创新资源、产业资源、服务资源开展市场化对接,引进落地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项目,协同发展带来的蝶变精彩在京畿大地不断延展。中国软件信创总部、国能航运公司等在津设立,中核二四天津分公司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一系列战略政策赋能,让“握手通道”更加紧密。

国务院出台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滨海新区加强与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我市制定259条具体落实举措,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为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获批以来国家层面首个综合性金融政策。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经国务院同意印发,明确了新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为全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探索路径、提供样板。

攥指成拳,同心同行,协同成效持续释放——今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039.9亿元。

协同创新 催生发展“新”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个产业项目的“迁徙”,更是一次生产力的高质量“重塑”,服务疏解的过程也是增强后劲的过程。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携手京冀共育新质生产力。从“破藩篱”到“建生态”,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眼可见“坐标轴”、一键可查“电话簿”、一步即达“精准位”,今年,许多企业用上“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协同发展有了“精准导航”。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加快落户、创新服务机构持续聚集、研发转化平台不断丰富……产业生态新格局,逐渐形成对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

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已达17家,有6家是联合北京市、河北省单位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我市共建的技术创新平台累计11家,天津分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天开高教科创园累计新增注册企业突破2400家,其中京冀企业超300家。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先进技术交易服务中心挂牌运营。京津冀组建首批17个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紧盯优势产业需求,“揭榜挂帅”强化技术攻关。

打破“蛙跳”效应,三地迈入产业链协作新阶段。

12月12日,津企荣程新能集团在河北省黄骅港正式投运150辆氢能重卡,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以黄骅港为阵地,深耕氢能产业领域,打造港口连通腹地的氢能绿色运输大通道。”

今年以来,京津冀共同实施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行动,逐链出台产业链招商方案,联合项目攻关,强健产业“骨骼”。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总投资超400亿元的60余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供应链”成为“共赢链”。京津冀生物医药、信创和网络安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车等产业链联盟先后成立,组团开展产业链“织网”合作,放大协同效应。我市牵头培育的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协同培育的京津冀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还有,金融“活水”为协同发展添力,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贷款余额突破7500亿元。

同城化发展 “双城记”打开新空间

随着北京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深入对接,今年京津共同实施86项重点任务,同城化发展效应进一步凸显,“双城记”打开新空间。

走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从超级电脑原型机到人工心脏辅助系统,从无人机集群控制器到水下助推器……前沿科技的魅力触手可及。今年以来,科技园继续迈出高速发展步伐,截至11月,本年度新增注册企业741家,“类中关村”创新生态在这里多点开花。“科技园重点承接北京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资源,已经形成了京津联合研发、协同创新,产业链互补、集群壮大的协同发展局面。”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说。

“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港产合作进一步加深。今年以来,天津港持续加强与北京空港、陆港运输衔接。北京企业从天津港启运的单日物流效率最高提高50%。天津港与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开展整车物流合作,持续加大商品车外贸出口航线和货源开发力度。港口物流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津港通”上线试运行。

全力支持北京“新两翼”建设。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入驻雄安综合保税区,绿色通道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天津市生态环境检测中心在雄安新区设立工作站,促进监测预警技术及配套产品等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

“双城记”不仅是宏大的城市叙事,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两地的距离正在被一项项出行便利化举措不断拉近。9月24日起,京津城际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全天运能提升11.3%。每周五地铁线网整体运营时间延长30分钟,覆盖京津城际夜间车次。津兴城际开行直达北京西站车次,增加前往北京中西部新通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天津西站建设城市航站楼。天津武清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增至4条,新开通宝坻、海教园至北京定制快巴,网上预约、就近上车、远端安检、快速直达。

深度合作 重点领域持续突破

交通、生态、公共服务……重点领域一项项惠民、利民之举落地开花。

“通清路变成了畅通路!”家住武清的刘万铭每周都要往返北京,武清高王路与通州通清路打通,为他日常出行省下不少时间。

今年以来,交通一体化畅通“硬联通”“软联通”,路越织越密,手越牵越紧。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完工并通车运营。京津塘高速改扩建工程、兴港高速加快建设。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测试场景全线贯通并对外开放。

生态环境治理提质,从持续向好到蓝天常现。1—10月我市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天津市“三北”工程区完成营造林3095亩,超额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与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开发全国首个“AI智能环保管家”大模型,助力京津冀区域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合作办学有序推进。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第四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等学校与雄安新区学校开展校际合作。京津冀高职院校跨省单招和中高职“3+2”联合培养有序推进。“千团”握手“千企”,三地高校创新团队与企业深度对接,共解技术痛点。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由50个增至60个,天津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

一张社保卡“畅行”京津冀。《天津市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正式实施。三地联合编制京津冀社保“一卡通”应用场景目录,实现一批交通线路“一卡通乘”、旅游景区“一卡通游”、图书馆“一卡通阅”。

文旅“盛宴”三地共赏。京津冀联合发布2024畅游京津冀主题产品和线路、京津冀文旅LOGO和文旅地图,围绕“当日往返游”“周末串门游”“多日深度游”推出48条特色旅游线路,开行首条北京平谷—天津蓟州—河北兴隆旅游公交专线。

改革开放 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京津冀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今年以来,天津以深化改革开放为突破口,着力塑造开放新优势,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与京冀共同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蓝天上的京津冀联通全球。12月21日起,天津航空再次加密国际航线,天津至大阪往返航线由每周7班增至每周11班,为计划年底出行的人们带来更多经济实惠的选择。

“今年冬春航季,天津航空根据相关政策,重点开发国内外热门旅游城市。天津至日本的通航城市覆盖日本本州及北海道主要都市圈及旅游热门目的地,为旅客往来搭建便捷的空中通道。”天津航空相关负责人说。

京津冀携手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1—10月,天津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715.1万人次,同比增长9.3%。天津港新开通至南美洲东海岸、美国东海岸集装箱航线,集装箱航线累计达到147条,1—10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24.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海铁联运完成116.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天津港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二期)项目完成验收,基于5G的无人集卡和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ART)实现规模化应用。

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提效能、解民忧。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事项累计达到209项。“京津冀+雄安”231个事项实现异地办理。我市与河北省签订《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备忘录》,完成首个跨省远程异地项目评审。三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网站上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区,实现“京津冀+雄安”交易信息、政策信息、招标计划共享。

高层次协同开放积极推进,为区域发展带来充沛能量。发布《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指引》和15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创新实践案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累计达到230项。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发布《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4年版)》,填补该领域制度空白。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24年,京津冀并肩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共同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