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2017年12月01日第06版报道:
本报讯(记者 李文博 实习生 任天舒)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生活垃圾分类,但是目前一直停留在源头垃圾桶的概念阶段,而且效果并不好。本市科技企业自主研发出一套以水为介质垃圾分类技术方案——生活垃圾全程水解打捞分类方法,打破源头分类困境,进行垃圾终端分类。目前已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开发区的天津汇康田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仅从气味和环境上判断,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家垃圾处理企业。走进厂房,一个大池子里堆放着由厨余和园林垃圾处理后产生的有机肥,这些可以用作滨海盐碱地的修复和土壤改良。“环卫清运车到达后,会直接让垃圾入水,没有任何人工干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据介绍,装在袋子里的垃圾,通过水下破袋系统,能够把大小垃圾袋进行破碎,借助水的浮力,垃圾变成漂浮、悬浮、沉淀等3种状态,完成了基础分类。然后再针对漂浮和悬浮垃圾成分的特点,在水力旋流系统中,通过不同打捞设备系统,分步、分阶段地实现分类结果。最终将生活垃圾分为几大类:有机质、塑料、纸张、金属、木竹、织物、惰性物质、其他等。
除了厨余和园林这种有机质直接进入生物有机肥的发酵系统,做成生物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外,塑料部分也会被分拣出来,打成颗粒,重新制作塑料产品,例如花盆等。这样一来,城市垃圾中占比最大的两大类,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通过此种生活垃圾全程水解打捞分类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市民从源头分类垃圾的压力,减轻政府管理的压力,而且由于全部用水进行中水回用,避免了邻避效应,实现零污染。此外,其还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每处理1万吨生活垃圾,将其全部进行分类并资源化利用,可实现1.2万吨碳减排,相当于抵消4200吨标煤燃烧。目前,该生产线还属于试生产状态,可以实现每小时3-5吨的处理规模,能够达到6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目标,属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