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农民日报】从渤海湾再出发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34年改革开放探索纪实

发布时间:2018-07-21 14:29 来源: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分享到:
  • 农民日报2018年07月21日第01版报道:

    一个白色的方形机器人,在水下漂亮的珊瑚间漫游拍摄。而在旁边,戴上眼镜就可以看到屏幕上传输来的立体影像,鱼儿就在眼前游动,触手可及。

    这个机器人就是白鲨MIX,获得了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德国红点奖,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获此奖项的水下机器人,也是天津市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产品。除了研发白鲨MIX,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另一款产品,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在西太平洋下潜观测创下了最新深度世界纪录!

    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像这样的知名企业、产品不胜枚举,飞旋科技成为我国首家磁悬浮鼓风机出口企业,康希诺建成亚洲唯一的埃博拉疫苗生产基地……目前该区已累计引进5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5613个,使用外资564亿美元,91个500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282个项目,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集群的“5+1+N”的产业生态体系。

    近日,商务部对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系统的考评“体检报告”出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位居全国第一,利用外资、科技创新、对外贸易等多项指标保持领先地位。在开发区垦荒犁纪念广场上,时隔32年,邓小平同志题词的“开发区大有希望”七个大字仍然熠熠生辉,秉承这种创新精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次又一次创新改革中掀起澎湃浪潮,积聚升级并持续释放改革势能。

    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34年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英文缩写为TEDA,简称“泰达”。这是天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

    早年就来这儿工作的、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伟华介绍说:“这里最早进行了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建立的尝试。1980年末,员工率先上了社会保险,参照新加坡体系上五险一金,比社会上普遍提前10年左右;率先实现土地有偿使用制度,1987年出台方案,1988年通过法律程序,逐步建立了土地市场;中国公司法的起步,也是从这里探索出来的。”

    30余年,市场经济浪潮汹涌,全球产业破立频频,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没有放慢发展步伐,这既得益于增量项目的领先,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大众系、丰田系、三星系、长城系、中石油系、中石化系等企业集团或超大型项目,提供了数千亿的产值;也得益于对存量项目的迭代再造,关注民营经济、老企业、小微企业转型和升级,让这片热土勃兴于潮起,屹立于潮落。曾经的龙头项目“日落”之后,规模不小的配套企业津亚电子,围绕组装制造业务“老本行”,借助开发区产业环境优势,锁定了相近的汽车电子行业延展触角,如今已成功转型,其汽车电子产品已覆盖了福特、丰田、斯巴鲁、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要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滨海新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目标,全力推动区域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正确把握量与质、速与效的辩证关系,转向高质量发展。一批高成长性、具有新时代创新特点的产业企业不断涌现,开发区形成了汽车、电子、石油化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的“5+1+N”产业体系。

    服务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除了日前商务部公布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础”领跑全国,资料显示,从1997年开始在商务部对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比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曾连续15年获第一名。

    34年砥砺前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绩斐然:单位土地投资密度和产出强度、投资回报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前列。节能降耗保持全国领先,万元GDP能耗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左右,建成了区域级循环经济体系。

    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科长王建锋介绍说,在招商上红线坚决不能碰,环保一定要达标。开发区的政策,并不是在全国最有优势的,“我们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靠专业化的团队服务,来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开发区的服务着力于创新驱动,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开发区“双创”链条不断完善,相继建成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平台载体。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确立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17年新落户各类双创企业2643家。区内21家众创空间投入运营,累计聚集各类投资基金和创投机构超过150家。

    开发区构建起高端产业体系,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也作为发力的新方向。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天津基地入驻天津开发区于家堡地区,国家互联网金融监测中心、大数据中心、标准检测认证中心正式挂牌。开发区楼宇经济、云计算、金融创新、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

    新机遇新政策力推改革再突破

    随着改革的进程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区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功能区相互之间缺乏战略协同,发展趋于同质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号巨轮已然行驶入静水深流,深化改革必然。

    天津市、滨海新区对开发区赋予新一轮政策支持,增强功能区自主发展权、改革权和创新权。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并入开发区,围绕经济发展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突出大部制,整合机构,实现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形成了“1+1>2”的态势。

    今年1月18日,开发区确定“定岗、定编、定责”的组织架构,打破传统行政机构条块分割、对应上级为主的机构设置,立足提高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能力,专门成立商务局、投资促进局、智能制造产业促进局、新经济促进局、贸易促进局、科技和工业创新局、金融服务局等7个招商局,突出新经济、新产业、新动能,突显产业转型、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方向。

    开发区结合原中心商务区并入后干部队伍新特点,建立全员聘任、合理流动、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制度并出台干部聘任制方案与开发区绩效工资发放方案。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张青说:“坚持‘以事定岗、以岗择人、人岗相适’原则,把优秀的、能力强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干部选拔出来,这是开发区改革的一次再出发。”在这一轮竞聘成功的75名处级领导干部中,80后干部5名,70后干部41名,平均年龄比之前下降了两岁。

    “泰达”号30余年劈波斩浪前行,开发区迎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历史机遇期,MSD京津冀产业对接区成功启动,开发区又新签约首都项目393个,投资总额达664亿元,招商引资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