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许东辉 难忘的查验中心初创工作

发布时间:2018-11-19 11:22 来源: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分享到:
  • 偶然翻影集,看到了一张20多年前的旧照片,勾起了我对充满激情的年代的回忆。


    这张照片大约是在1996年春天拍摄的。照片中的查验中心是临建,最左侧戴眼镜的人是我。我的右手方向是北面,当时正在建设开发区查验中心(未拍入照片)的工地,我们身后的临建紧邻工地的南侧。        

    建设天津开发区查验中心是1995年天津海关查验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开发区首先试点集中查验。改革前,开发区海关查验工作是由货管科查验组负责,人手很少。去企业查验一般是每组二人,每天一个组正常能查验两家企业的货物,上下午各查一家。每天能派出两个组,那么一天才能查验四家企业的货物,海关查验是一方面,有很多货物还要等待商检、卫检、动植检的查验,效率低、企业急。改革后,建设查验场、查验库、办公大厅,配备叉车和工人,一关三检都能集中在查验中心查验,企业从港里将查验货物拉到查验中心,查验完没有问题即可放行离开,一天可以查验几十票,效率大大提高,海关改革还同时降低了查验率。而且为了不增加企业负担,开发区管委会一开始就明确查验货物不收费。        

    查验中心选址在南海路136号,位于南海路和五大街交口以北一百多米南海路的东侧,即现在铁合金交易所所在地。建设查验中心的筹备工作由贸易发展局负责,具体由已退休的老开发任盛雨同志负责。决定建设查验中心是在1995年上半年,具体时间我不清楚,我加入筹建工作是在1995年10月17日。1995年12月18日查验中心正式运营,此时,查验中心工地刚刚动土开工,照片中的临建也正在施工。临建的南侧还有一个平房,叫做小屋餐厅,我们就是在面积不大的小屋餐厅开始了第一次查验。货车停在小屋餐厅门前,海关说开箱,工人们一拥而上拿铁剪子剪铅封,拿撬棍开木包装,真的是没经验,场面有些乱,大冬天穿个军大衣,像一群打狼的。没有叉车这样的起重工具,没法掏箱查验,也不能把集装箱落地,只能让海关的同志上车进箱查验,这时候才感觉到缺个梯子,不太方便,好在大家都年轻,身手利索,转天就临时钉了一个简易木梯子。慢慢的,大家越来越有经验,工作越来越有序。        

    1997年春节前,我们搬进了照片中的临建,小屋餐厅又可以重新开张营业了。有了新家,条件更好,有淋浴,有暖气,有冷气,还有一间外地工地宿舍,大家很兴奋,干劲儿更足。春节期间,安排外地工小杜值班(小杜现在已经是老杜了,积分落户全家都成了天津人,他儿子今年高考考上了复旦大学),我不放心,除夕那天直到天黑才离开单位。那时候要说条件艰苦也是艰苦,附近的南海路没有路灯,五大街只在黄海路那一带才有路灯,大白天打车一般要等半个小时左右,办公家具还是捡工商局淘汰下来的旧家具。但要是跟开发区创业初期老开发们吃的苦相比,我们那点儿苦就实在不值一提了,甚至可以说是享福了。        

    在临建办公一年半,1997年7月我们搬进了新办公楼------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查验监管中心。记得同期离我们很近的泰丰公园也建成剪彩了,查验中心前后左右同时建成的邻居还有斯坦雷电气、顶园食品,真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查验中心占地14000平米,办公楼三层,建筑面积1500平米,一楼是办事大厅,750平米查验库两座,查验库和办公楼之间是3000平米的查验场。下图背景即是新办公楼,多漂亮!那时南海路车辆很少,我们可以大大方方站在马路上拍照,不用担心交通事故。


    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关的通关查验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深化改革几经变化。现在可能还有一些企业对海关的查验工作不满意,海关也在不断改进服务,以适应不断发展新形势和企业不断产生的新需求,这是工作的一种常态,因为改革一直在路上,没有终点。

    20年前,三检合并为一,今年,关检合并,全国通关一体化和“单一窗口”报关已经实现。回首望去,二十多年沧桑巨变,海关的通关改革使如今的效率比二十年前不知道高了多少,只是我们一直身在其中,不仔细回想比较便容易忽略罢了。有幸参与到开发区改革开放的事业中,为开发区外贸事业的发展出过力。人会渐渐变老,但我祝福开发区永远年轻,我们的事业永远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