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莫茜茜 我与泰达

发布时间:2018-11-19 13:34 来源: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分享到:
  • 2018年国庆节假期,我去看望了我的老领导,袁老。袁老去年退休了,把家从市区搬到了开发区,以前在开发区工作现在在开发区养老。袁老见到我很高兴,说我们都是先来开发区工作后在开发区安家的泰达人。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天津开发区是中国最早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和袁老高兴地聊着,一起回忆我们泰达人的故事。

    袁老说:开发区建区三十四年,他在开发区工作了三十年。三十年前,儿子小袁刚上幼儿园,他从市区来到了开发区上班。每天早上,袁老坐着班车到开发区,那时的班车和最简陋的公交车无异,硬座、颠簸、漏风、没有空调,夏天一坐就出一身汗;最难熬的是冬天,穿着沉沉的绿色军大衣,套着厚底棉鞋,坐1个多小时才能到开发区。袁老记忆犹新,那时的开发区,一望无际的卤水池子被一群群轰鸣的推土机翻卷,那褐色的苦咸无比的土地,被一车车的水泥、钢筋、柏油、铁板运进来,铺起了一条条马路,建成了一座座厂房。袁老说,开发区的风比市区要硬得多,几十年前的开发区冬天没有树,风吹在脸上,生疼生疼的,脸都要用围巾捂得严严实实。袁老现在都记得,有一次外出办事,到处还能看到盐碱荒滩,尘土弥漫、车辆轰鸣、电焊火花迸溅,到了饭点,走了1个多小时才在一个流动小摊子上买到了一碗面条和几个小笼包子,不管卫生不卫生了,饿急了的袁老就着尘土坐在路边就吃了起来……袁老在开发区的第一个十年里,是在银行工作,开发区已经迎来了引资高潮,不少东南亚国家的中小企业互相带动,纷纷来开发区建厂,一些欧美客商也在这里投资建厂。袁老在开发区的第二个十年里,在物流公司工作,开发区已是绿地如茵,不少外企老板、高级白领纷纷搬到开发区购房居住,一些在开发区工作多年的打工者也喜欢上了这儿,拣着经济实惠的房子买下来,在这儿安家落户。

    而我是十一年前来到了开发区,在袁老工作的第三个十年里。我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已是工会主席的袁老给我面试,只见他笑盈盈的,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说着半天津口音的普通话,我那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后来我被录用了,他带着我做工会工作,一直到他退休。我依然记得,来开发区之初,我一个人在大街上走着,看着大街上的人们,有外企老板、有外地打工者、有机关干部、有个体生意人,我相信,开发区的人气会越来越旺。我永远不会忘记,开发区建区25周年时,袁老带着我参加了开发区工会举办的庆典晚会,在三大街露天体育场举行。夜幕下,当我看到宽阔笔直的马路,高低错落的楼群,亭亭玉立的小树和街边花园,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就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中流砥柱。

    三十四年的青春时光一瞬间,看不到边缘,开发区已建区三十四年。像袁老那些开发区早年的耕耘者已经退休,但仍不舍这片土地。我与爱人也早在这里安了家,爱人自大学毕业就来到开发区,从医十余年。如今的我已经专职做党务工作,仍在不断学习,努力适应开发区的节奏。如今开发区的街上,有气质高雅的外企白领,有充满朝气的外企蓝领,还有脚步匆匆的生意人,开发区的土地,从当初的盐碱荒滩变成了人们追求的热土,这里拥有有森林公园、市民广场、会展中心、综合医院、大学城等建设,已形成了开发区特有的先进文化。

    我和袁老的聊天,聊起这三十四年的时光,从梦想到现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长足而深刻发展,开发区委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我与袁老相信,未来会有许许多多的泰达人承续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开发精神,更上层楼。改革开放四十年,开发区三十四年的成就与辉煌,一代代的泰达人,我与泰达的故事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