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方网】【改革开放天津纪事】开发区大有希望:盐滩奇迹背后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8-11-16 10:29 来源: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分享到:
  • 北方网2018年11月16日报道: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天津北方网讯:在改革开放历程中,1986年8月21日,是一个让所有奋斗者铭记的日子。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题词不胫而走、瞬间传遍全国。而正是通过改革开放,开发区这片原本荒凉贫瘠的盐碱滩涂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奇迹巨变。

    开发区初建时,天津市政府没给财政拨款,启动资金完全靠中央共计3.7亿元的开发贷款。当时的市领导对开发区的建设者们说:“要钱?没有,政府一分钱也不会给你们,就这么一块地。你们一定要立大志,做大事,走正路,出成果,出人才。”

    盐滩奋斗者 资金物资全靠“借”

    一年跑两个二万五千里 200把榔头砸出了信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发区需要“自负盈亏”,还有还贷压力。于是,开发区采取滚动开发的模式,初期主要将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吸引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税收,管委会利用国务院给予开发区的财政返还政策,将财政资金继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征用开发,实现“滚动开发、良性循环”,即“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

    事非经历不知难。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原调研员孙义兴回想起那段难忘的日子时,眼圈微红着说:“那时每天晨昏往返,从市里到开发区得跑200多里路,一年下来就是两个二万五千里长征,施工面对的是一片盐滩,处处是淤泥,有人笑称‘把鸡蛋埋进泥里,一个月后就是咸鸡蛋了’。‘老开发’们冬天铺好了石头路,等到春天一看,整条路都沉下去了,经常是往地下打桩,打着打着只听“噗”的一声,桩也沉下去了。”

    1986年8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开发区丹华自行车厂食堂布置成的简易会议室里,挥毫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光辉题词,成为所有开发区最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精神力量。

    1986年8月21日上午,邓小平同志在天津市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开发区。在这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孙义兴神秘地说道:“开发区当时没有接待室,临时借用丹华自行车厂的食堂布置了一下,屋里凳子少,又从职工家里借了沙发摆上,还借了一张桌子,甚至就连小平同志题词用的笔和纸都是职工从家里拿来的,当时物资紧缺,开发区用东西都靠借。”

    邓小平同志仔细地听取了开发区的汇报,就像拉家常一样。有人壮着胆子问,办事这么难,咱们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是不是要收了?82岁的邓小平一顿,掐掉了烟。“不,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之后欣然写下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这几个铿锵有力的大字,极大地鼓舞了这些奋斗者的信心,他们要在这片盐滩上拼搏一生,奉献一生。

    创业的路上永远少不了艰难险阻。在开发区的第一批项目中,丹华自行车厂的厂房竣工后,外方总经理莫登带着丹麦建筑专家来验收一万平方米的厂房,对方提出地面质量不合格,第一个是平整度不够标准,第二个是局部有些水泥干裂。他们认为这将影响设备的运行使用,不予验收。顷刻间,中方负责人苗沛被浇了一盆冷水,这个标准在中国是合格的,而且只有3毫米的误差,已经达到国际标准了,可外国专家就是不认可。

    孙义兴回忆:“当时开发区管委会提出‘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要通过各种努力让企业满意,树立开发区对外资的良好形象。于是,苗沛跟外方总经理莫登说,给我们1个月时间,达到你的要求。莫登答应1个月以后再来,但其实他并未离开天津,他很好奇,究竟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开发区人能行吗?说话可信吗?”

    “过了几天,莫登就偷偷地过来看了,这一看可让他大吃一惊。严寒中,一帮人光着膀子,一人一把榔头,200把榔头一起砸地面,大家汗流浃背。他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被震撼得流下了热泪,高喊着‘开发区OK’。”孙义兴说。

    而第一批项目里最难的就是嘉泰陶瓷,从平地开始,到832台套的设备安装,最后烧出瓷砖来,也只用了8个月时间。这是超人的速度,世所罕见,日籍总经理根本不敢想象8个月能烧出瓷砖来,而当第一炉瓷砖烧出来时,他抱着一块砖感动地流泪。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那时的开发区,这些奋斗者不计名利,只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

    敢为天下先 这里的第一数不清

    300天不停电 5年引来“通讯巨人”

    成立不久,天津开发区就创造了一连串耀眼的成绩,书写了众多的“第一”。

    当时,由于电力紧张,“拉闸限电”“停三开四”在全国各开发区均是普遍现象。但开工厂老停电可不行,要建立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就是在这里不能停电。于是当时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叶迪生找到电力局,电力局局长和叶迪生谈困难,叶迪生便用了激将法,拉着电力局局长赶到开发区,当着大小几十家外商代表做出了300天不停电的承诺。

    提起这段往事,孙义兴笑着说,“300天过去了,天津开发区果然没有一天停电。叶迪生召开大会公开奖励电力部门,而电力部门想要个题字‘求表扬’,可电力部门没想到,叶迪生的题词却是3000天不能停电!”

    就这样,这里成了当时全国唯一不会停电的开发区。从此,来自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源源不断。

    工作环境的艰苦难不倒这些奋斗者,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资金和项目来支撑,否则就得停工“晒太阳”。而当时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刚一到东南亚等地,就吃了闭门羹,珠江三角洲天然的地理优势让这些客商根本不考虑天津,甚至有人把天津太冷了也作为拒绝考察投资的因素。

    “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把引进外资的重点,直接指向发达国家。开发区提出了远洋招商战略和引进跨国公司战略等主张,并提出了原则是坚持‘以外资为主,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以外向型创汇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后来这三为主的原则上升为全国开发区的指导方针了。”孙义兴说。

    1986年,中方高层人士访美,摩托罗拉方面提出希望到中国投资,但是希望建独资企业,而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允许外商搞独资企业的政策。之后不久,天津开发区接到了关于外企独资落地操作的询问。开发区的回答毫不犹豫:“没问题!”

    对此,孙义兴回忆道,“当时的管委会主任叶迪生说,这个可以独资,为什么答应?那就是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抱有坚定的信心。我们的软环境,思路、服务等,让摩托罗拉选择了天津,当时中国最大的跨国公司投资在天津。”

    从1986年到1992年,开发区足足花了五年多的时间,诚恳地争取世界大型信息产业巨头摩托罗拉来落户。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摩托罗拉这个世界信息产业巨头,终于以1.2亿美元完成了在天津开发区内的投资注册手续,后增资到3.2亿美元,继而又增至11亿美元,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家独资的、以高科技为主的大型跨国公司。此事轰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

    此后,通用、三星、松下等更多企业进驻开发区。开发区在摸索中渐渐发现,要想推动制造业发展,不能单靠引进一个个孤立的企业,而要有意识地引导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才能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奋进新常态 弘扬“老开发”精神

    改革号角再度吹响 迎难而上又出发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奋斗,是天津开发区在一片盐滩上创造奇迹的精神密码。

    上世纪80年代起,从天津开发区发端和尝试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在全国引起轰动,也赢得了南方改革同行的尊敬。正因为这些奋斗者在思想上、制度上和经济上打下的坚实基础,天津开发区得以在经济建设方面长期领跑。

    听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翻着发黄的旧照片,仿佛穿越了时光,“老开发”们的身上都闪耀着熠熠夺目的奋斗者之光,他们用自己的奋斗历程证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回顾开发区创立的历程会发现,改革到了深处向自己开刀是痛苦的。当年“老开发”们要放掉塘沽盐场三分场地里晒盐的盐水时,也曾有人劝说,等晒完盐再施工,晚几个月可能就是上百万元的收入。如今,开发区乃至滨海新区面对的挑战和困难,改革触动的利益,和几池盐水相比,可能是天文数字。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迎难而上,就要刀刃向内,突破自我,着力解决新业态所面临的共性痛点问题,抢占新经济发展制高点。

    2018年伊始,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原中心商务区并入开发区,与此同时,将天津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来。随后,开发区“三定”方案确定,“定岗、定编、定责”的组织架构,紧扣经济发展功能,突出明确了开发区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紧扣经济发展功能,突出精简高效的大部制特点,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脉动。

    如今,在新经济领域,开发区正在打造天津市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经济产业载体——独角兽大厦。目前已有滴滴出行、途家网、爱奇艺、人人友信等11 家独角兽企业投资落户。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发区聚集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明匠智能、德马吉森精机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形成了以一飞智控、深之蓝、海之星、川崎机器人等覆盖水陆空全领域的高端无人装备产业集群,以“泰达智慧” 对接“中国制造 2025”。

    新常态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战略让这块土地面临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期待开发区在开放和改革的大旗下凝聚力量,老树新枝,再攀高峰。(津云新闻记者 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