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天津日报头版关注报道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全速推进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之际,交上了亮眼“成绩单”。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棋局落子,京津冀21万平方公里区域,迸发蓬勃活力。
2016年12月,作为京津两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抓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滨海—中关村)揭牌,吹响了创新协同、产业协作的号角。
从北京中关村到140公里外渤海湾畔的滨海小镇,天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推动滨海—中关村以协同创新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8年前拉开帷幕的故事,如今越讲越精彩。
走进天津飞图同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设备间,新型无线通讯设备、商务话机、无线数据终端映入眼帘。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定制化设备正紧锣密鼓地封装测试,公司已成为三大运营商重要合作伙伴。
飞图同辉“生”于北京、“长”在天津,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这里,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让创业者心无旁骛’的创新氛围。”董事长梁红生说。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直言,滨海—中关村设立初衷就是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的叠加优势,积极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场景应用。北京中关村有的,这里也要有;没有的,在这里创。
抱定这样的初心,滨海—中关村与北京中关村高频互动,把北京中关村的优质政策、模式拿来对比和学习,形成“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8年来,这里全力推动“机制、政策、产业、服务”密切协同,用好创新政策,搭建创新载体,推动完善各项综合配套服务,为创业者提供法律、资金、技术、市场等全方位专业服务。
位于园区核心位置的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这里由来自北京中关村的团队以轻资产模式直接运营,约9万平方米载体累计入驻企业300余家,签约入驻率超过85%。”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说。
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体会到4个月内取得新产品发明专利的“创新速度”。企业董事长赵福海说:“园区内的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我们成立了专班,按以往情况同款产品获得发明专利至少得3年,这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强力支持。”
走在如今的滨海—中关村,一栋栋别致的砖红色小楼中,数千科创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活力扑面而来。
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获得工控防火墙榜首,成为国内工控安全领域龙头企业;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长为年销售突破5000万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锐创环保、创云融达、天易海洋管道测试等一批企业入选2023年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注册企业超5000家,2023年税收超12亿元,累计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实现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
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滨海—中关村。
和能人居是国内装配式装修的龙头企业,看中园区创新生态,2021年把集团总部和信息化研发中心落在这里,并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第二届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自主研发国内唯一装配式装修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
去年10月,由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优视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天津汇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样选中滨海—中关村。
去年年底,滨海—中关村又有了一项新使命——串联创新核心资源,打造滨城科创区核心区,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更久、更亮。
明确了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3+1”产业体系的滨海—中关村,不断奋进,实现了由“资源集聚”向“集群培育”快速转变,交出了一份承接转化高分答卷。
今年,书写了8年的创新故事,将再一次翻开新篇章。
年初,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信息谷公司与天津经开区国有企业合资组建天津中关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以轻重资产结合方式深化区域合作共建。
春节刚过,走进天津首个成规模新型产业用地项目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建八局、中建六局建设者正加紧进行建筑二次结构施工。一季度,项目一期工程就将全部封顶,预计第三季度整体完工并投用后,将为区域支撑产业发展、承接北京优质资源添上又一块重要的“拼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园区科技创新体系,突出园区链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优势,以协同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能级跃升,当好服务区域科技创新‘桥头堡’。”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