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记忆|高科技赛道最早涌出的“黑马”企业
发布日期:2022-10-31 10:15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分享到:
  • 人们所熟知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以及生产新冠疫苗的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都是落户于天津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天津开发区一直注重以科技引领区域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提出“科技兴区”战略,90年代实施“资本引进与科技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从而涌现出多个“黑马”企业在科技领域大展拳脚,推动着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环三津的崛起

    1992年3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春风怡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客户汇聚中环三津有限公司,已经隐去所有标志的产自日本、荷兰、韩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个不同品牌的高分辨率单色显像管整齐地一字排开,中环三津公司的产品像等待受阅的士兵,静静地排列其中,接受着各路行家严格而挑剔的选择。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经过反复的检验、品评、比较和论证,绝大多数客商竟不约而同地选中了中环三津的产品。公司总经理张文铭在员工们的簇拥下,如同凯旋归来的将士,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笑了。

    原来,在中环三津濒临倒闭的危急时刻,作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张文铭临危受命,赴任公司总经理。从那时起,他就确定了一条“科技兴企”的战略,带领企业在电子真空学领域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攀登。有一次,单色管生产线咽喉部位的蒸铝机出了故障,这台从日本引进的设备,电控系统非常复杂,如果请日本专家来公司抢修,一是耗资巨大,二是延误时日,影响生产。于是公司派专人负责,组成课题组来啃这块硬骨头!工作人员在车间一蹲就是几天,查资料、找线索、搞会诊。凭着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终于找到了症结,不仅顺利地排除了故障,还趁机对整台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年轻的技术人员感慨地说:“修了一台设备,上了一堂大课。”

    公司职工在电子枪装配车间认真操作

    一花独发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公司把招聘来的技术人员安排在关键岗位,充分授权,让他们各展所长,在公司搭设的舞台上演主角、唱大戏。一名负责解决“荧光膜黑点”课题的研究生,经过对大批产品的严格检验和理论分析,毅然否定了日本专家的结论,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技术对策,使产品合格率高出日本同行十七个百分点。这一成果震惊了日本专家,他们怀着满腹疑团前来考察。在严格周密的理论论证和高质量产品面前,他们向中国同行深深鞠了一躬。在张文铭的指导和参与下,公司技术人员先后解决行业科技难题百余个,取得多项科技进步成果,使中环三津的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中环三津公司从昔日亏损大户,一跃成为高科技、高效益先进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并向美国、韩国等地市场挺进。中环三津的成功在世界各国同行中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在世界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日本NEC公司领导层不相信这是真的,先是派部长来考察并写了报告,仍不相信,之后社长亲自前来探个究竟,在事实面前终于折服了。就连电子工业十分发达的美国,其生产单色管的一家大公司,也准备关闭在墨西哥的公司,远涉重洋,来与中环三津公司合作。

    天津中环三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华盛昌齿轮凭实力为国争光

    1970年至1976年,就职于天津机械研究所的张亚雄便与南开大学吴大任教授合作,开始了空间啮合理论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赞誉。他们研究出数控电封闭110千瓦大型蜗杆减速器实验装置,并获得大量实验数据。1987年,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工程被国家计委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

    为了加速工业性试验项目的完成,使项目成果转化落地为产品,并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1990年,天津机械研究所蜗轮传动开发中心与香港合资(1993年新加坡增资),在天津开发区兴建高科技企业“天津华盛昌齿轮有限公司”,专业设计、生产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把实施工业性试验项目与建成合资企业同步推进。同年,公司正式颁发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机国家专业标准,并在全国推行,成为进口产品的替代产品,为我国开发国内外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0年6月5日,天津华盛昌齿轮有限公司成立

    在实施工业性试验项目的过程中,公司1991年生产的3000台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有28.43%的产品配套用于纺织机、石油钻机、矿山机械,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10.46%的产品替代进口,用于冶金、石油、化工行业;还有8. 45%的产品解决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急需。产品行销国内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遍及冶金、矿山、建工、化工、食品、轻工等20个机械行业。仅仅几年时间,在完成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的同时,企业也成为我国生产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最大的生产实体。


    天津华盛昌齿轮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1991年初,华盛昌齿轮公司还与世界著名厂商德国克林根贝尔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由中国人提出数学模型、运动方程和程序及机床的全部参数及结构图谱,德国人负责设计和制造当时世界上一流水平的8轴数控4轴联动新型环面蜗杆磨床。双方经过3年的紧密合作,将中国人的蜗杆制造技术与德国的机床制造技术充分融合,制造出的机床仅用12分钟,即可加工出一根德国DIN标准3级精度的蜗杆,实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效加工能力。这种创世界水平的高智能机器是中德技术合作的结晶,天津华盛昌齿轮公司凭实力为中华民族争了光。1994年12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天津华盛昌齿轮有限公司,并谆谆教导“有志者事竟成,要争取更大的成果”。

    天津开发区先后提出科技事业是区域发展的“加速器”“增长点”和“方向盘”,依托科技发展,完成了由“泰达制造”到“泰达创造”的转变。1996年,天津开发区投资3500万元,买下了泰丰工业园内一栋11层工业厂房,作为创业中心大厦。该中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全国开发区中首个创业中心,被国家科委称为“天津开发区的大手笔”。2000年3月2日天津开发区颁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暂行规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双高”政策,更是为吸引高级人才入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科技兴区”,泰达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