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回眸“十三五” 把握窗口期 服务大战略 ── 天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20-09-29 16:51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
  • 天津日报2020年09月29日第01、02版报道:

    时维九月,天津最美的丰收季。

    一个肇启于早春的时代命题,结满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硕果,为“十三五”收官献上满目金秋。

    五年来,把握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天津服务大战略、开启大布局,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五年来,立足“一基地三区”定位,天津推进大协同、寻求大发展,优势互补、瓣瓣同心,共赢态势愈加显现。

    “十三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天津自觉肩负政治责任、扛起历史担当,梳理6方面133项任务举措,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由重点突破到全面铺开,把协同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内生动力,以天津之“为”服务协同之“进”。

    走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座座鳞次栉比的红砖小楼在绿树掩映下色彩分外清新。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重要平台之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积极构筑科技金融与科技服务业高地,全力集聚高端人才和高端创新要素,吸引大批重点项目接踵而来。

    “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效应,是集团选择落户滨海的重要原因。”今年5月签约落地的全国药品研发百强企业、河北省医药产业“明星”──仁合益康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将在滨海新区投资16亿元建设销售总部、研发中心和药品生产基地,未来五年总营业收入预计将突破140亿元。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天津持续注入发展新活力。“十三五”期间,天津加快建设以滨海新区为综合承载平台、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为专业承载平台的“1+16”承接体系,累计引进北京项目4500多个,到位资金超过8000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过1600家。

    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一座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在海河中游南岸拔地而起:3天完成40万平方米场地平整及苫盖;45天完成28976根桩基施工;120天实现屋面桁架首吊施工……

    目前,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完成验收,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明年6月将迎首秀。“我们正在筹办绿色智慧建筑展,为中国建筑领域的全产业链搭建贸易促进、合作交流和成果转化的大平台,规划目标是每年一届在天津举办。”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彦华说。

    “十三五”期间,天津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大院大所对接合作,一批总部机构和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建设。

    移步渤海湾畔,碧波荡漾,巨轮穿梭。作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十三五”期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5年的1500万标箱提升到2019年的1730万标箱,增幅持续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智慧港口的态势蓬勃兴盛。

    “天津港在京津冀地区设立的内陆服务营销网络已达35家,将河北区域总部迁到雄安新区,与周边保定、胜芳和白沟等形成了‘一中心三节点’前端服务平台。”天津港集团物流经营中心副总经理梁冬说,“我们开通了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以及连接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的国际陆桥运输通道,大大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环境。”

    更多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在京津冀大地全面铺陈。京滨、京唐城际提速建设,城际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通武廊”“小京津冀”试验改革88项合作协议和21项重点工程加快实施;三地医疗机构36项临床检验结果实现互认,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互准。

    ……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1800多个日夜,协同发展的成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天津融入其中、奉献其中、受益其中。面向“十四五”,我们坚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响曲中,天津必将谱写新乐章、奏响更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