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2021年01月19日第02版报道:
“十三五”期间,天津经开区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2015~2019年,天津经开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在国家级经开区中名列前茅。天津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1%,累计建设项目123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5亿元。天津经开区拥有500亿级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达到20家,10亿级企业170家,亿元级企业738家。
实体经济特色鲜明。天津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汽车及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石化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速聚集,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现代金融、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生物医药获批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天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达29.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0.9%,第三产业占比5年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41%。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以中沙聚碳酸酯、BP石油、北燃LNG等为代表的石化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以三星MLCC、三星SDI、恩智浦、唯捷创芯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以明治乳业、泛生子总部、康希诺、仁合益康等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并竣工投产。
创新主体加快聚集。2019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8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30家,“雏鹰”企业185家,“瞪羚”企业34家,科技领军及领军(培育)35家,上市企业16家,科技型上市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涌现出康希诺、凯莱英、赛诺医疗、云圣智能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创新载体不断丰富。成功落户环科院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孵化效应日益增强;重点创新平台累计达2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研发中心、总部中心17个;市级研发机构120家,孵化转化载体15家,其中市级以上孵化器6家,创业孵化载体面积130万平方米。
创新人才支撑有力。目前,来天津经开区创新创业的两院院士达到57人,71名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累计引进和培养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的47人次,天津市级人才称号165人次,天津滨海新区级人才称号226人次,人才总量突破20万。通过“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人才,累计落户人数已达2.1万人。
对外开放特色鲜明。“十三五”期间,天津经开区累计外商投资总额1408亿美元,12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410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额总量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二。
自贸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天津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首批产融合作试点,自由贸易账户正式落地,率先开展金融综合监管,积极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成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形成多个全国首创案例。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天津经开区充分利用实体经济基础、研发成果转化、自贸区深改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积极引进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2015~2019年,共引进来自北京的企业986家,注册资本金超3100亿元。
区域开发成效显著。天津经开区与中心商务区合并,实现“1+1>2”的叠加效应,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天津自贸区和天津经开区产业基础的融合发展;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划归经开区管理,实现与原中心商务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