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硬核”产品!
实现远程控制的5G工业机器人、在火神山使用的对讲机系统、定制化生产全屋部品……近年来,一批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涌现出来,彰显了企业发展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打造“3+1”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活力澎湃。
“小巨人”“大制作”
和能人居科技(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能人居)2021年将“家”安在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首批瞪羚企业、天津经开区百强企业,和能人居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看中了滨海中关村的区位优势。据和能人居财务总监刘艳平介绍,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理念十分契合。企业以研发创新为发展源动力,目前已经研发投产了国内首个装配式装修智能制造车间。
随着装配式装修政策的持续出台,和能人居正在准备进行IPO申报。2021年,和能人居还获得了经开区5000万元的政府引导资金支持,这对于企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研发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未来,和能人居也期待立足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进一步深耕专业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机器人搭载5G技术
新落户的企业写下新愿景,此前落户的企业已在园区享受到了园区带来的发展实惠。“客户获取量大为提升,产品稳定地批量生产,这一年是我们过去5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汇智造)总经理赵福海表示,联汇智造是集移动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及应用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年来,联汇智造获得了多个世界500强的客户,同时业务范围也不断拓展。园区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为企业的发展铺路搭桥。
据赵福海介绍,按照以往的经历,新产品申报发明专利的时间最少需要3年,而在竞争性颇强的高科技行业,3年时间也许会将一款新产品的生命力消耗殆尽。而园区内的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成立专班提供专业服务的模式,助力联汇智造新产品收获专利时间缩短至4个月,大大加速了产品上市进程。对赵福海来说,这是滨海—中关村助力高新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坚定他在园区发展的信心来源。
“飞”向新高度
海内外人才与智力资源也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加速融合。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离岸基地”)是中国科协与天津市合作共建的双创平台,为海外人才提供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服务,是天津市重要的引才引智渠道。天津华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林振华留法归国创业,2021年获评滨海新区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华放科技致力于人工智能无人介入辐射监测装备与无人平台+的二次开发。“在园区的支持下,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长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天津市雏鹰企业,同时多次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大赛重要奖项。”林振华表示。
新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天津飞图同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北京来津企业,企业研发的网数集群对讲机技术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实现应用,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据飞图同辉董事长梁红生介绍,明年,公司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销售额预计将提高50%,人员也会扩展到150人左右。
卡雷尔连续两年作为智能大会的机器人导引服务商;科芯生态农业入选农业农村部优秀案例,参与了天津市20万亩设施农业项目。
2021年,科技园新增项目中超60%企业为科技型企业较2020年增长47%,形成了一批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科技企业集群。今年,经开区进一步优化了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落户和新认定的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额外的奖励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离岸基地、滨海中关村智能制造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在园区形成专业化强、应用场景足、服务效能好的创新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