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津经开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滨海—中关村视察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滨海—中关村建设提质增速
2021年,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正式运营,市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成入驻,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整建制迁入,新区首个园区共同缔造理事会挂牌成立,园区楼宇载体管理运营机制进一步理顺,摆渡车、政务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相继开通设立,类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与中发展集团合作设立科技园产业基金,在资源导入、产业对接、运营管理实现协同联动。全年园区新增注册企业1093家,同比增长50.3%,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53%;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76%、188%、281%。
优质企业和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2021年,天津经开区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65家,累计达到8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入库数量分别达到983家、493家、52家;科技领军及领军培育企业新增21家;狮桥租赁等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新增种子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总量占新区三分之一。凯莱英成功赴港上市,成为天津第二家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民营企业;裕丰碳素、滨中科讯在新三板挂牌。康希诺新冠疫苗、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天河E级原型机、自主高端芯片等民生和国之重器在泰达孕育而生。
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2021年天津经开区全年预计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航天瑞莱升级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汽研、芯海创、航天泰心等6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康希诺、深之蓝、飞旋科技等11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数量位居全市之首。全年新增发明专利105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26.8亿元。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达到10家,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相继举办,科创氛围日益浓厚。
各类人才资源加速聚集
2021年,天津经开区以无人机和新材料、互联网新经济、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以及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供应链金融产业人才联盟为枢纽,推动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融合发展,联盟入驻企业超400家,新落地项目116个,投资总额221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经开区加大对“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新引进10名国务院特贴专家,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0家,223人入选新区“优秀企业家”队伍,引进培养中高层次人才3975人,全区各类人才累计超4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