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津经开区月度大事记 > 5月
返回首页

【泰达企业巡礼】津药联合院:一座新型研发机构的成功秘诀

发布日期:2023-05-17 09:26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字号: |

泰达,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崛起的国际一流产业新城,也是数以万计扎根于此的企业温暖的家园。穿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岁月回望,这里鎏刻了众多名企辉煌的过往,更孕育茁壮了无数企业奔赴梦想的力量!企业是泰达的根与魂,更是与泰达一道创造发展奇迹的挚友与伙伴!

新篇已启,未来已来。即日起,天津经开区将推出【泰达企业巡礼】专栏,聆听企业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共谱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今天,让我们走进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探索一座新型研发机构的成功秘诀。

5月,草春桃艳、绿荫如海,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天津就是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时节。“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要丢掉幻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一些涉及重大领域项目的技术是不会给我们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努力获得。”那一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视察时留下的这句话,言犹在耳。

十年如烟,感恩奋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津药联合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新药研发产业链和技术链,着力完善和提升新药研发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抗恶性肿瘤、治疗代谢性疾病和疫苗研发等方向的30余项新药开发工作,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服务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上捷报频传,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上做出了示范。

厚植科技发展沃土 尖端项目聚势如虹

初夏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投射在办公桌上。回想起十几年前的创业历程,天津全和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艳民仍然难掩激动与振奋之情。

2010年10月,天津全和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全和诚)“拎包入驻”津药联合院,开展小分子CDMO和IVD原料产品开发工作。“津药联合院从实验设备支持到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再到后期检测评估,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从源头上解决了初创企业的后顾之忧。”宋艳民表示,借助津药联合院完整的生态体系,全和诚得以发展壮大,很快就实现了“破壳”而出。

在建设初期,津药研究院就与其它的传统科研院所只注重基础研究不同,它从建院伊始便定位于综合性大平台。津药研究院不仅为孵化企业提供了研发、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专业化共享设施,还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引导机制,帮助企业解读政策,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融资、市场推广、项目课题申报等方面的服务,并帮助企业进行成果转化。这些创新举措无疑为院内的团队与企业“轻装上阵”,持续迸发出创新活力,积蓄了厚重的能量。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津药联合院,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让他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更加坚定。“全和诚每年都在不断加大研发力量投入,借助津药联合院平台,搭建了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复杂化合物工业纯化平台,形成了完善的核心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宋艳民表示,全和诚以独特的分离纯化技术,在脂肪族类结构中间体为代表的多个品类上实现了行业领先。目前,全和诚在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关键原材料方面突破了技术和工艺壁垒,并陆续取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瞪羚企业、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等荣誉和称号。

孵化企业康希诺于港股成功上市

一个个梦想在津药联合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了“种子”本身的强劲力量和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阳光”,产业生态的“土壤”同样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源。十年来,津药联合院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累计新增孵化企业270家,聚集创客团队百余个。截至目前,津药联合院孵化企业总数达到380余家,包括新培育上市企业1家、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2家、天津市雏鹰企业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如今,津药联合院已走出康希诺、阿尔塔、昌和生物众多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已成长为“明星”企业,成为了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坚力量”。

津药联合院的大平台优势也让众多知名药企趋之若鹜。近年来,津药联合院还吸引了四川科伦药业、山东辰欣药业、迪沙药业、央企国药集团、北京虹博基因、北京京天成生物、河北仁合益康药业等上市企业、大中型企业在研究院建设研发中心,聚集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自主创新能量磅礴 构筑原始创新策源高地

累计申报各类专利15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5项,这是2013年至今,津药联合院科研团队交出的新药研发成绩单,自主创新能量磅礴。找寻其中忙碌的身影,不得不提到津药联合院党委委员、早期成药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孙涛。

10年前,孙涛曾当面向总书记汇报国家创新药重大专项课题的研发进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指引了孙涛研发的方向。在实践中,孙涛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创新的必要性,“我们将创新的观念落实到研发的每一个环节,将研发的各个要素进行协同创新,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条,努力推动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

2016年,孙涛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1.6类抗肿瘤新药项目“盐酸多西环素片”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其抗肿瘤药效显著、生产工艺完备、药物安全可靠、市场价格低廉的特点备受关注。如今,该项目获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并进入临床试验II期,将为癌症患者提供价格低廉的抗癌药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津药联合院获得的首个临床批件的新药项目。

2022年,由他参与的南开大学与津药联合院联合课题组原研创新药物CP0119也提交了临床试验申请,这是一款用于治疗功能性肠病的I类化学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除了CP0119,其团队与天津两家生物医药企业共同研发的诱导性外泌体治疗脓毒血症技术和自体肿瘤细胞膜囊泡治疗性疫苗项目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化药1类CP0119新药产学研合作开发签约仪式

在津药联合院,还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像孙涛一样,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新药研发产业链和技术链,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抗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治疗和疫苗研发等方向的30余项新药开发工作,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如2020年6月,津药联合院与孵化企业尚德药缘合作研发的抗脑胶质瘤化药一类新药ACT001获临床批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1年9月,津药联合院与孵化企业东方华康合作研发的治疗过敏性鼻炎创新中药新药益气通窍丸获批上市,这是近年来少有获批的1.1类中药新药,也是天津市自2020年以来获批的首款1.1类中药新药。

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仅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要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如今,津药研究院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建立“研究院+高校+企业+医院”的联合研发模式,面向临床需求,共同开展研发立项,并通过整合人员、资源、技术优势,搭建起药物分析测试、新药毒理安全性评价、制剂等多个技术支撑平台,让药物研发全过程,都能在研究院内完成,转化效率实现进一步提升,为经开区、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 迈向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因其机制创新性,打开了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的一扇窗。津药联合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不断发扬“二次创业”奋斗精神,深化津药联合院企业化、市场化改革,构建新格局、赢得新发展,正向着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不断迈进。

据津药联合院党委书记黄亚楼介绍,在招商引资方面,津药联合院立足专业化众创空间及孵化器,积极引进项目团队落户,持续发现、跟踪、引进企业项目,形成高效的招商体系。同时,引入南开大学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团队,在开展相关项目孵化转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创业孵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此外,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1+3”天津市药物审评中心滨海分中心做好服务。

医脉基金启动仪式上与首批意向投资项目签约

在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的同时,津药联合院还在加强高端创新项目引育,积极探索“企业培育+项目投资”培育模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项目集聚发展,成为基金支持产业创新和上市公司储备创新产业项目的试验田。2022年9月,滨海新区支持津药联合院成立首支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医脉基金,目标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天津市、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尤其是津药联合院孵化培育的医药企业,服务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原创技术研发能力的大健康产业创新企业。据黄亚楼介绍,基金首批拟投向河北仁合益康药业集团、上海创诺医药、德睦熙睿生物、苏州医工所天津CDMO等9个项目。

津药联合院初建时只有高通量分子筛选平台、药物研发信息平台等少数几个药物发现平台,如今,药物分析测试平台、新药毒理安全性评价中心、制剂平台、成药性评价重点实验室、食品化妆品研发平台等纷纷建成,脑电智能技术中心、医药智能中心也在持续推动,这些平台贯穿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链条,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科研及成果转化。

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揭牌

不仅如此,津药联合院聚焦科技前沿领域,以行业领航者把握发展主动,抢抓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之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方向。2022年初,津药联合院获批天津市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依托该中心,在经开区的支持下,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不久前已正式揭牌,瞄准智能医药领域,助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今,津药联合院已形成“一院两区”的格局,北区十三大街开展生物、化学的湿实验,南区四大街开展基于数据的干实验,南区与北区形成呼应、支撑。

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拓展布局专业众创空间、抓住AI发展大潮构建“一院两区”、衔接医药前沿技术谋划核酸药物产业园区,津药联合院正立足于“创”,以“新”为出发点,以“效”为落脚点,力求新发展、新业绩,持续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天津经开区也将借助津药联合院这一重要载体,发挥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进一步做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向生物医药全国强区加速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