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十年中展现“滨城”之为:深耕京津冀 协同“加速跑”

发布日期:2025-02-27来源:滨海发布、天津经开区—泰达 分享到:
  • 春回大地,潮涌京畿。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一个年头,进入新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呈现出新气象。

    image.png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滨海新区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创新、交通、政策、社会、文旅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全力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

    搭平台优资源 产业集聚成果丰

    料峭寒意掩不住春日勃发生机。新春伊始,走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栋栋砖红色小楼鳞次栉比,协同创新的澎湃活力扑面而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天津市“十项行动”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重要载体,一曲曲产业协同、自主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乐章在这片热土上轰然奏响。

    image.png

    不久前,由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打造的全国最大“超大规模金属点阵结构多弧并行3D打印技术与装备”在这里完成验收。作为“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模式的生动注脚,这个项目自成立之初就备受瞩目。在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主任刘长猛看来,立足天津滨海新区、链接京冀资源,对促进项目成长而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津拥有强大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北京则在研发设计、智能化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省的钢产量和混凝土产量都十分可观,多重优势的叠加将有助于团队在天津开辟海洋基建新赛道。”刘长猛说。

    image.png

    据统计,2019年至2024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5800多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这仅是滨海新区持续推进三地间产业、创新协同,为三地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的一个缩影。高站位谋划、系统性布局,新区正探索打造更高级的协同发展模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滨海新区充分发挥自身“硬核”优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比如随着京津冀地区对进口冻品、水果等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东疆综保区、天津港集团紧盯市场需求,以冷链进口贸易为切入点,与船公司、国外港口积极协作开辟直航航线,在车厘子等高端果品、西班牙火腿等优质肉类进口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image.png

    冬日里的天津港车来船往,吞吐万汇。春节前夕,乘着南美西至天津港直航快线,一船船智利车厘子漂洋过海,便捷地抵达天津港,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百姓采购年货增添了新选择。这个冬天,3万余吨车厘子集中抵津,进口量实现4倍增长。自2023年开通智利车厘子航线,开展天津口岸首单车厘子进口业务以来,新区畅通各环节,保障每一船车厘子高效通关,迅速运往终端消费市场,让京津冀地区消费者抢“鲜”尝到南半球的甜蜜水果。新区还将持续畅通水果进口通道,完善产业链,充分发挥口岸优势,进一步丰富立体多元的国际水果供给,更好满足京津冀消费市场新需要,实现“源头直供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

    image.png

    暖民惠民 重点领域协同“加速跑”

    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有底气的“试金石”。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三地间重点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交通、环境、医疗、教育、旅游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合作在新区全面铺展。每一项协同成果都实实在在地惠及“滨城”百姓,让百姓在协同发展中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幸福。

    image.png

    在交通协同领域,新区持续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冀区域内轨道线不断加密,京滨城际滨海西站市政配套工程主体结构等施工完成,津潍高铁完成封井工作,兴港高速建设稳步推进;在教育方面,新区与北京市、河北省的多所职业院校协作,成立“京津冀大中小学沉浸式集体备课协作共同体”,共有117所京津冀大中小学加入;在医疗方面,新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等23家医疗机构检验结果实现京津冀互认,11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名单;在文旅方面,2024年第二届“向海乐活节”系列活动共计300余场,带动打造了“航母焰火”“空中旅游巴士”“海风市集”等一批文旅消费新场景,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也成为京津冀文化旅游新名片。

    image.png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持续铺展,出行便利、生活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加快绘就。

    纵深拓展 书写协同发展新篇章

    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1年来,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滨海新区也将持续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深化探索协同创新新路径,发挥场景创新引擎作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协同红利。

    image.png

    据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区将加大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承接力度,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打造医疗、教育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抓好新智物联科技感知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实施联想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建设,打造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健全市场化引进首都资源要素机制,加强与驻京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在人工智能、光电优势产业等领域的创新合作;持续完善与怀柔科学城合作机制,加快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畅通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北京科创资源对接通道,抓好北京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复制和科技园扩区工作,推动微电子产业园与北京中关村主题园区联动发展,打造以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为主题的滨海分园,提升先进制造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天津段)、兴港高速、滨海机场三期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强化京津冀港航资源共建共用,协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进一步扩大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范围,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落地;强化教育、医疗、社保服务协同发展,推动北师大生态城学校扩优提质。深化落实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全方位推动政策衔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协同发展环境。

    协同发展东风劲,奋楫逐浪天地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关键在“干”,立马干、一起干、创造性地干。滨海新区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中彰显“滨城”担当、展现“滨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