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为孩子提供性别“角色榜样”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9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家长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身教。作为性别平等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多样化而非刻板化的“角色榜样”。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的。2~3岁的孩子使用“男孩”和“女孩”的词语时,只是用作简单的标记,4岁的孩子开始把男孩的事情和女孩的事情对立起来,6~7岁的孩子明显倾向于参加性别分组活动。到了11~12岁,一些女生变得不愿意承认曾经有过像男孩子一样的举止,男生也不愿意承认曾经喜欢过女孩子的活动。青春期又被称为性别强化期,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的分歧日益增长,到青春期中后期才逐渐缓和。

    传统的性别角色是有显著差异的。传统女性角色主要就是母亲、妻子。传统社会,养育是女性生活的中心,人们也要求女人漂亮,但最重要的还是“母性”。社会鼓励女孩玩玩具娃娃,其实就是期待为女性将来抚养孩子提供帮助。妻子这个角色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家务,“相夫教子”,服侍丈夫并照顾家人,也就是做好家庭主妇。

    传统男性角色虽然也有“养家糊口”的重担,却不会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中。为人父固然是生命中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对男性成功的衡量要广泛得多,且更多的是“金榜题名”“精忠报国”“光宗耀祖”等。

    传统性别角色对个人能力与权力都有重大影响,也极大地限制了男孩和女孩的学习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对传统性别角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出走,女性逐步从家庭私人领域走向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大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娜拉出走之后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依然普遍存在,也依然阻碍着家长成为孩子性别平等的榜样。

    妈妈要成为孩子性别平等的榜样,就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拥有独立人格,敢于追求自己的成就和贡献。

    鼓励女性追求成就与贡献,并不是否定女性可以为家庭做贡献,只是希望不要忽视了为社会做贡献,或者简单理解为贡献家庭就是贡献社会。妈妈要敢于打破“完美妈妈”的文化幻象,只要不丧失独立人格,不与社会脱离,所有妈妈都可以成为大写的“人”。

    爸爸要成为孩子性别平等的榜样,就要多关爱孩子,多照顾家庭,尊重并支持妻子追求成就和贡献。

    父亲育儿并非“帮助”妻子,而是承担自己应尽的育儿责任。父亲不一定主外,不只有阳刚,父爱也不仅仅如山。父亲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养育过程、悉心照料孩子,表达柔情似水般的父爱。

    爸爸和妈妈之间权利平等,责任共担,彼此协作,互相关爱,性别平等的夫妻关系也是孩子性别平等的榜样,对孩子将来的爱情婚姻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离异、单亲家庭中的爸爸和妈妈也不必背上包袱。有电视相亲节目的嘉宾表示,不选择单亲家庭的孩子,认为他们在婚恋方面存在问题。这种对离异、单亲家庭的污名化现象并没有可信的研究支撑。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异家庭儿童的发展性研究已由先前所持的父母离异“严重影响说”转向“有限影响说”,认为父母离异确实会给子女造成一些后果,但问题特别严重的子女并不是多数,而且大多数都会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很少有持久的负面影响。

    理智、坦诚、妥善处理婚姻中的矛盾冲突,让不一样的家庭一样能拥有幸福、温暖,这样的爸爸和妈妈依然是孩子性别平等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