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让孩子轻松面对未来

发布时间:2024-04-03 14:17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尽管开学已有一段时日,但寒假前北京小学生期末语文试卷的考察内容仍是部分家长的热议话题。有家长表示,出题形式五花八门,孩子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还要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进行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并戏称:“学习一粒沙,考试撒哈拉;学的是萝卜白菜,考的是满汉全席。”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这些试题中发现,考试对学生知识的广博性,思维的开放性、独立性和思辨性要求提高了。一些资深的语文教师分析试卷后表示,批判性阅读成为未来语文考查的重要方向。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简单接受、记忆和模仿来获取知识已不能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整合的能力、表达能力等将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示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何为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在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看来,批判性思维是人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一是如何质疑,即“会提问”,二是如何判断,即“会解答”,结合这两个特征,批判性思维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林胜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分析问题、做出决策。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孩子能对信息和事物抱有审慎的态度,保持独立而理性的思考,明辨是非,不盲从附和、不盲目相信权威,去伪存真,得出经得住考验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不仅与孩子的学业及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钱颖一认为,批判性思维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有能力和有心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亦称为可迁徙能力。同时,它也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一种价值取向,它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可以被训练和测试的。他说:“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怎样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从提问开始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养育重点是不一样的。

    幼儿的判断基于过去经验或感情用事,家长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有助于他们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告诉孩子,当陌生人跟他说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带他去找爸爸妈妈时,要问问自己:“这个人是谁?说的是真的吗?这个人为什么把我拉到人少的地方说话?”当被要求做一件事时也想一想:“发生了什么?让我去做的理由充分吗?这件事重要吗?我有必要去做吗?”如果一个孩子头脑里有了这么多疑问,他的思维就是活跃的。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家长有意识地鼓励他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收集信息,甄别哪些信息对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更重要。如果孩子做事失败了,家长不妨提醒他反思是否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或是思考的方向、方法有偏差。在孩子说出了他的想法后,家长可提示他,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看法和可能吗?

    家长还可借助一句话、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引导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比如,制订“事实”和“观点”表格,让孩子来辨别:“我家住9号楼,我比妹妹个子高一些(事实)。”“我喜欢吃意面,我发现哥哥的想法特别多(观点)。”通过这一方式,教孩子学着判断哪些侧重于陈述事实?哪些侧重于表达看法?以便在说话、作文、做事情时用事实,而不是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带着问题互动阅读

    阅读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从阅读绘本开始,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观察、发现、比较、分析、预测、判断、演绎,发展孩子的认知技能,尝试独立思考。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提出预测类问题,即在读到一段情节后暂时停下来,让孩子猜猜故事会怎样发展?主人公会遇到什么事情,为什么?故事的结局如何?启发孩子:“如果你讲这个故事,你的构想是怎样的?”

    家长可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引导他边阅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第一,建立联系:读到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这和……有关;第二,问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第三,推理:从这些情节中我推测出,这个概要让我知道了;第四,阅读理解:我觉得主人公这样说的潜台词是;第五,评价: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是因为……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思考和深入理解阅读的内容,也便于家长看到孩子的思考过程,及时反馈。

    父母可以和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孩子同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然后说说彼此的感受、想法。比如,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证明他的观点,论证充分吗?等等,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借短片或视频激发孩子想开去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日常生活中,除了阅读,家长和孩子看新闻、网络信息、短视频等,问问孩子对其中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家长要适时提供新的视角,教孩子审视信息来源、可信度和真实性,使之学会辨别真假信息。

    家人一起看动画片、电影、纪录片,聊聊各自的观感,对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涉及的热点与价值观等话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拓展孩子的思路。比如一些哲思启蒙动画片,每集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一个问题,家长可借此启发孩子从多个角度想想,挖掘其中的深意或尝试探索。网络上也有一些专业思辨课程,主要是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家长和孩子听听,选取感兴趣的思辨主题讨论,亲子平等对话。此时孩子是主角,家长只是个引导者。

    当然,这样的讨论结果不一定达成一致,碰撞和争论是正常现象,只要能找出各自观点的合理性、自圆其说就好,不必追求标准答案或具体的结论。但是,家长站位要高,才能看得更远,对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更有帮助。

    创设开放的家庭文化环境

    一个宽松的、开放的、善于思考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沃土。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允许孩子尝试他想做的事情,自由表达想法,肯定孩子对所谓的正确答案的质疑,提供支持,便于孩子在试验、探索中寻找新的证据和答案。家长避免将自己的固定思维强加给孩子,阻碍其探索新的领域。

    逻辑思维能力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是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需的。家长借助和孩子做些思维训练题、鼓励孩子写文章等方法,引导孩子分析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说:“质疑精神就是科学精神,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性。以写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批判性思维,因为写作比说话更具逻辑性,因而也更有力量。”

    判断力也是衡量一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锻炼孩子的判断力,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

    另外,家长持久的学习、思考、探索热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孩子最好的模版。平时,家长多以“我同意(或不同意),因为 ……”“我觉得(认为),因为 ……”“我推断(或怀疑),因为 ……”的方式表达,潜移默化,孩子也会模仿家长思考。假以时日,孩子会将批判性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人生态度。由此看来,家长不断自我提升是家庭教育的双赢模式。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