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朋友们:

今年是滨海新区创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您对创建成果的知晓和满意程度,是衡量滨海新区示范区创建成效的最高标准!

两年来,滨海新区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效能显著提升,您或许已欣喜发现,滨海新区图书馆、泰达图书馆、生态城图书馆、空港文化中心图书馆都是我们阅读的好去处;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新区文化馆、滨海新区博物馆、大沽炮台博物馆、滨海科技馆、滨海美术馆等都是高品质智能化的;街道综合文化站、居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遍布城乡,就在你我身边;流动图书车、演出车每周开到家门口;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惠民演出、文化赶集、文化培训、文旅活动,不一而足;滨海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少儿评剧节、泰达夏日艺术季等文化品牌,遍布滨海,伴您同行!

共建滨海文化,共享美好生活!您的点赞,就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阳光!滨海新区创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最大的成效就是——您能说:“我知晓,我参与,我满意”。

感谢您的支持!

滨海新区创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9月

2018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成功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创建周期从2018年到2020年。创建目标为:到2020年,全区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做示范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滨海模式”。

滨海新区加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研究实践,形成了“十个有”的“滨海模式”是引领有核心、阵地有属性、设施有内涵、队伍有信仰、服务有温度、供给有导向、产品有思想、考核有标准、推动有制度、长效有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两法一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

依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文化设施是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

“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4月23日;“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滨海新区现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1个文化中心:滨海文化中心;1个文化馆:滨海新区文化馆(塘沽、汉沽、大港三个馆区);4个图书馆:滨海新区图书馆(中心、塘沽、汉沽、大港4个馆区)、泰达图书馆、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生态城图书档案馆;主要博物馆包括: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滨海新区博物馆、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津沽记忆博物馆、汉沽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等;1个美术馆:滨海新区美术馆;1个科技馆:滨海科技馆;5大体育场:泰达体育场(开发区第一体育场)、开发区第二运动场、汉沽体育场、大港体育场、天津港保税区体育中心;4大青少年活动场馆:塘沽青少年宫、泰达青少年宫、汉沽青少年宫、大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滨海新区现有21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并配备多功能室、书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等用房;各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并配备“两室一厅”,分别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厅,供居民日常参与文化活动时使用。

“文化随行——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百姓互动数字平台”,2018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滨海新区“零门槛”“不收费”的培训、讲座、演出、展览等每年超过5000场次,大型文化活动超过300场次,流动文化服务超过600场次。滨海新区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品牌多达40个,包括:滨海艺术节、滨海社区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春节军民联欢会、天津市“滨海杯”青年新歌手大赛、滨海少儿评剧节、汉沽飞镲节等。

目前,滨海新区有直辖市区级一级馆称号的图书馆是滨海新区图书馆、泰达图书馆、空港文化中心图书馆。滨海新区的各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免押金借阅方式开展服务,并积极推进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滨海新区图书馆(中心馆区)入选2018年《时代周刊》全球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2020年新年伊始,蒋子龙文学馆建成开馆,成为滨海新区图书馆特色“馆中馆”。

滨海新区目前共有70个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1个:汉沽飞镲;市级14个:大沽龙灯、河头落子、北塘丰登乐会高跷、北塘飞钹、潮音寺庙会活动、长芦制盐技艺、荀氏经筋推拿点穴法、汉沽评剧、汉沽“八大馇”、盐母和盐母庙的传说、小王庄民间吹打乐、大港剪纸、张娘娘的传说、宫廷补绣;另有区级55个:五音武法鼓、燕青拳、螺旋拳等。

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实现了让城乡更加美好,让生活更有品位,让人民更加自信。人民群众可就近享受到免费和优惠的文艺演出、陈列展览、电影反映、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阅读服务、艺术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是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发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56条。包括总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是中国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是为了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管理,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较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而制定的法规,《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较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法律草案),2017年7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开始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待通过后颁布实施。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

共7章58条,主要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激励与促进、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一、明确了政府及部门职责。将政府主导作为保障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一,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职责。

二、完善鼓励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和政策措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公共文化设施的范围、信息公开、规划建设、选址布局、管理运营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并突出强调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

四、多措并举推进便民惠民服务,《条例》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规定了多种措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

五、丰富供给,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支持公共文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合作开展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