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跃升发展
首页 > “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跃升发展 > 新闻播报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加速迈向京津冀自主创新“策源地”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这是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后,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6个方面要求之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地将科技驱动、自主创新、打造京津冀自主创新策源地作为主责主业,持续增强科技园核心竞争力。两年以来,科技园已吸引和培育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劲、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的优秀企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自主创新的高分答卷。

拥抱前沿科技 企业自主创新效果突出

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期间,深入天津滨海新区实地视察,在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里,仔细观看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飞腾芯片、麒麟操作系统、人工智能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无人机集群智能控制系统等富有滨海特色的创新产品展示。

“我们紧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实现园区工作高质量发展。”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表示,“两年过去了,在创新精神的驱动下,不少园区企业正在拥抱前沿科技,实现了新突破。”

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河之隔的北塘街宁车沽绿郡农业种植养殖基地,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共同建立了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瓜果长势喜人。“智慧大棚里主要展示的是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即人工智能的精准农业。西红柿所需的温、光、水、气、肥都通过旁边的传感器来检测,反向指导设备浇水施肥,形成生态闭环。”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建龙表示,这就体现出了西红柿该不该浇水,不是由农业专家或者农民说了算,而是西红柿自己说了算。这样种出来的西红柿不仅口感更好,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胡建龙介绍说,大棚中的农作物下面都装载着精准灌溉设备,通过地面上铺设的一条条管道与智慧农业云平台连接,蔬菜瓜果渴了饿了,传感器会将信息上传到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反向指导设备需要给哪株作物浇水补养。该技术以大数据采集和农业种植模型为基础,对田间地头做精细化数据管理和分析,借以云端管理后台辅助,实现水肥一体数字化、可视化、精细化控制,从而实现节水控肥、降低人力投入,并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技术创新是科芯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生命线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关心,让企业更加坚定了踏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胡建龙表示,自企业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来,科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筹建了自主创新技术研究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夯实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如今,企业的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已成功落地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等多地,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技术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赛优医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和科芯一样,每一个扎根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企业都在不断拥抱前沿科技,实现新发展。2020年9月,赛优医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优医药)凭借“基于循环肿瘤干细胞构建肿瘤患者个性化诊疗平台”项目获得了首届天津“海河英才”创业大赛海外人才创业赛二等奖。

据赛优医药公司总经理徐兴东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基于循环肿瘤干细胞构建肿瘤患者个体化诊疗平台”项目,首创发现处于萌芽阶段的特定肿瘤干细胞可以作为癌症患者预后标志物,通过自有技术放大监测标志物的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早发现与早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干预及预防手段,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该项目是企业通过分子机制研究获得的创新成果,将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技术相结合形成肿瘤检测方法的创新,国内外未见相似内容的报道,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在结合监测结果人工智能分析手段和便携数字化中医智能诊断工具提高检测、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准确度。”徐兴东表示,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进行市场化拓展,在沈阳、邯郸和锦州等地区的三甲医院进行测试,并小规模应用于临床。

据了解,初创企业赛优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技术研发的跨国合作探索者,通过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共建,先后开展与比利时、德国、阿尔及利亚、伊朗等国家的技术合作平台建设,其中天津赛优天然药物中阿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入选2020年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认定清单,为天津企业参与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化技术研发框架提供坚强支点。在国际化的技术合作模式支持下,赛优医药公司将扎根于天然药物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基础研究领域,致力于用科技手段研究阐明天然药物的生物活性、化学成分与传统中医药理法方药体系的内在联系,为新药研发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提供支撑,也在“一带一路”国际化技术研发框架建设过程中贡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孵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力量。

与此同时,园区其它企业也在加快自主创新成果应用,其中,飞图同辉的网数集群对讲机技术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实现应用,卡雷尔机器人最新技术成果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重点推介并全程提供智能机器人应用,威努特荣登中国网络安全和新基建独角兽两大“百强榜”,菲尔茨智能科技公司被评为2020中国建材服务业100强,自主创新已在园区内遍地开花。

头部企业引领 园区渐成创新发展“策源地”

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

元旦假期,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天津氿益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夏斌,和团队里多位同事一起,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迎接着新年到来。眼看着新建的自动化厂房和办公基地即将投用,王夏斌觉得自己干劲儿十足。

此次搬迁成立的天津氿益分公司的母公司为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化工集团下属三级子公司。而北京蓝星是车用化学品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天津氿益分公司新的办公基地将集展示、研发、办公、管理、结算功能于一体,它的到来无疑将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为园区创新发展再添新动能。

“我们对自主创新十分重视,始终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保持我们的产品具备领先优势,公司每年都会拿出前一年营业额的5%-7%投入到研发之中。”王夏斌表示,公司参与制订了诸多国家、行业标准,在车用化学品等领域,蓝星的创新能力有目共睹。据王夏斌介绍,此次整体搬迁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我们把研发的板块整体搬迁过来了,主要进行车用化学品、工业化学品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航空清洗材料领域的研发及制造。同时,蓝星在落地后迅速和本地的一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进行沟通合作,积极融入到园区的自主创新之中,培养创新人才,攻克企业痛点,共同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天津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

除了龙头企业,高端创新载体也在园区内扎根,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为创新主体发展提供了养料。2020年10月,天津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在园区正式揭牌运营,该中心联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Graphene@Manchester及英国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发挥在新材料领域的科研优势,致力于石墨烯及其他2D材料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着力构建集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中试及产业化为一体的石墨烯创新生态系统,聚集并有效配置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促进国际优质科技成果产业化,解决产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石墨烯产业新型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国际孵化中心。

据天津英中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雪介绍,中心已与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及曼彻斯特英中协会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和金融资本等方面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助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高地。

“随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不断发展,园区也在逐步加快抢占高新技术赛道,加速龙头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引育力度,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形成整体产业链。”天津经开区科技局局长、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近期,上海中如集团天津智慧储能研究院项目、泛生子互联网医院项目、天津永安职业健康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天津达因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总部等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也纷纷选择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地。

而在创新载体方面,园区拥有滨海中关村智能制造科创中心、百度(滨海)创新中心、北创百联孵化器、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平台,市级众创空间已达到6家。其中,2020年,离岸人才基地通过驻英、驻法工作站为支点,拓宽引才渠道,吸引落地项目26个,优质的企业和平台正推动园区快速迈向自主创新“策源地”。

接下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鼓励重点产业链与主要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核心技术领先、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形成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