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记忆 | 三“桩”定乾坤
发布日期:2021-03-01 09:39 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微时讯 分享到:
  •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中华民族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100年的栉风沐雨,100年的风雨兼程,在这一百年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过了最危难的时刻,前朝与晦暗、战争与革命、继承与恢复、发展与创新,都使得中华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一代代泰达人的不断努力建设中迎来了新篇章!

    建党百年,泰达档案(图书)馆和经开区党委办公室联合制作推出专栏“泰达记忆”,带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泰达度过的风雨历程。

    1984年的开发区,是一片荒凉的盐碱滩,也是一片崭新的土地。那时候,常常看到这样一群人,在盐田、卤池、沟渠里,他们穿着皮裤叉,手拖肩扛着沉重的仪器,在盐场上穿梭……

    这,就是开发区的第一批测绘人。为尽快拉开建设局面,他们抢时间、赶进度,马不停蹄。

    1984年,勘测人员在原塘沽盐场三分场进行天津开发区起动工程测绘

    最初,他们住在新河船厂招待所,距离现场工地很远,也没有交通工具。收工后,能“蹭”上外单位在现场干活的汽车,搭上半程,可是个幸运的事。

    在盐滩上测绘,那辛苦劲儿不言而喻。冬天,海风打在脸上,像小刀划似的。夏天,顶着火辣辣的阳光,流着汗的脸就像水刚洗过,身上被晒得红肿,又让被汗水浸透的湿衣服包裹,那滋味…。测卤池时,因为脚不能让盐水浸泡,必须要穿上闷脚的雨鞋,有时不知道水的深浅,一脚踩下去,鞋就“灌了篓儿”,陷在泥里拔不出腿,只能叫人用竹竿解救。最艰苦的是测驳盐沟时,只能穿着内裤游泳过去,上岸后,擦干身子,便出现一层白白的盐碱儿。动用橡皮船的时候也有,在盐水蒸腾的,被太阳照得刺眼的大盐池里精测盐池池底标高。

    测绘队开到盐碱滩,在盐山旁开始一天的工作

    然而,他们乐此不疲。拿着大磅锤,扛着又粗又长的大木桩,全力配合建设公司工作,现场维护桩位的完整。建设公司负责填道路沙石料,他们负责桩位的准确完好,如果丢失、轧坏,就要重新测绘,还原地面上的桩位。那时,没有测量仪器,只能依靠建设公司想办法去借。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日填土方、填路、填场。

    即使条件那么艰苦,工作那么累,抱怨的话,却没有一句。一想到开发区建设能顺利开工,一切辛苦都被兴奋取代。随着一片片土地的接续开发,测绘任务也越来越多。他们用一根根“定线桩”,标记出天津开发区的灿烂图景!

    1984年7月4日,打下开发区“第一桩”——选址测绘桩,标志着开发区建设将拉开序幕。

    1984年10月16日上午10:30,打下开发区第二个“第一桩”——定线桩,标志着开发区“填基”从此开始。

    1985年5月10日,打下开发区第三个“第一桩”——首家外资企业丹华自行车公司拔地建厂桩位。丹华是在开发区落户的首家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