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记忆|“小”平房承载“大”梦想
发布日期:2021-03-15 09:36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分享到:
  •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中华民族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100年的栉风沐雨,100年的风雨兼程,在这一百年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过了最危难的时刻,前朝与晦暗、战争与革命、继承与恢复、发展与创新,都使得中华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一代代泰达人的不断努力建设中迎来了新篇章!建党百年,泰达档案(图书)馆和经开区党委办公室联合制作推出专栏“泰达记忆”,带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泰达度过的风雨历程。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总公司最早租用皇宫饭店客房办公,后来迁入和平区泰安道一号市人大办公楼。为了便于直接组织、指挥开发区建设,也让国外投资者更直观地认识开发区,管委会决定在“塘沽区四号路新港桥东”盖一处临时办公用房。于是,这座承载了老开发温暖记忆的“小平房”,在1985年1月1日破土动工了。

    俗话曰:“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已经进入腊月的北方,出奇的冷。天津开发区位于空旷的海滨,西北风肆虐。到了夜晚,狂暴的大风夹杂着砂粒状的黄土,吹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痛,天气环境异常恶劣。但管委会临时办公室的工地上,依然人喊马嘶,车辆往返穿梭,灯光亮如白昼。施工队伍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冷”的精神,加班加点,拼搏了一个月,盖起了近2300平方米的开发区第一处办公用房,并实现了水通、电通、气通、电话通、院路平,创下了滨海地区在“三九”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的记录。

    1985年春节前夕,房子建好了。那是两排简易的小平房,坐北朝南,只有十几间,房屋顶高2.5米,宽3米。房间连水泥地都没有,只铺了一层红砖,地势低洼,足足比路面低了1米多。屋内没有暖气、空调等室内设备。门前既不见平整的水泥公路和假山喷泉,四周也没有松柏修竹和曲径水榭,要不是挂有一块“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牌匾,外来人10个会有10个认为是个农村生产队队部。

    房屋是多功能的,办公室兼宿舍,食堂兼会议厅,小会议室兼接待室。不管春夏秋冬,屋内都非常潮湿,睡上一晚,被子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粘乎乎的沾在身上。天一放晴,必须把被子拿出去晾晒,否则,晚上就没法睡。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到夏天,晚上蚊虫特别多,整个墙上密密麻麻铺了满满的一层。一次,市政局的领导同志来开发区办事,当天没能赶回市里,就和开发区的同志们同住一个宿舍。他睡到半夜,觉得被子越来越湿,冻醒了,他不解的问:“你们这被子是不是刚用水洗过的?”索性起来穿上棉衣,直到快天亮才入睡。

    1985年,建设公司在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平房会议室召开施工方案论证会


    工作环境虽然艰苦,管委会各部门却在这简易的小平房里制定了许多有关开发区发展的重大决策,推动着开发区总体建设进程。当时,李鹏,彭真、宋平、乔石、胡启立、荣毅仁、陈慕华等很多中央领导到这里来视察,管委会领导都是在这个小平房里向他们汇报工作。中央领导对简单朴素,粗食淡饭的接待很满意,说这才叫开发区,这才是创业精神。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视察开发区时讲:“你们这里没有金碧辉煌,有的是艰苦创业的热情,所以你们天津开发区起步晚,跑得快。”

    1985年3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考察天津开发区,为开发区题词“开拓渤海、明珠放彩”


    1986年8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启立、国务委员谷牧考察天津开发区,在管委会办公平房前与开发区部分同志合影


    在这里,还多次接待过外宾。许多外商看到我们这样简陋的办公室和接待场所,又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都不无感慨地说:“我愿意和艰苦创业的人合作共事!”称赞开发区人是真正干事业的人。当时,有些人曾担心外商看到这样落后的条件会嫌弃我们,而事实证明,很多外商就是奔着这群艰苦创业的人、这片被开垦出的热土而来的。天津开发区以特有的朴实无华的风姿,坚定宽阔的胸膛,喜迎五洲宾朋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