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泰达新闻

政企携手 踔厉前行 天津经开区召开优秀企业表彰大会

发布日期:2023-09-05 11:34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无障碍语音播放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特别是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2023年9月4日下午,天津经开区优秀企业表彰大会在宝信大厦召开,会议表彰了2022年度百强企业和环境保护先进企业30强,向企业家汇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情况,面对面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与企业家朋友共同谋划区域未来发展。

天津经开区党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各内设部门、专业工作机构、委管企业主要负责同志,滨海新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新港海关、大港海关、塘沽海关等驻区单位负责同志以及110余家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连续表彰20余年 优秀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荣获“天津经开区2022年度百强企业”称号。天津经开区百强企业评选始于1995年,截至2022年已连续28届,是经开区展现企业实力、激发企业活力、发挥优秀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载体。2022年度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区比重为60.9%,较上年增长0.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全区比重为65.2%,较上年增长7.7个百分点。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30家企业获评经开区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30强。天津经开区已连续20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评选和表彰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30强是经开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优秀代表。30强企业与参评的320余家企业相比,综合能耗和新鲜水耗占比仅为13.9%和15.3%,大气、水的排放量分别只占到14.6%,11.4%,贡献了超过七成的税收和一半的工业总产值。用相对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小的环境影响,做出非常大的经济贡献。

会上,药明康德、诺和诺德、金城银行、美团等4家企业代表进行了发言,企业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经开区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协同联动、同向发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在经开区、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经济发展大局中做好先锋、当好主力。

向企业家汇报 高质量发展步稳蹄急

向企业家汇报,是经开区始终秉持的优良传统、一贯做法。会上,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就企业家关心的重点事项进行汇报。

发展态势稳定向好

天津经开区始终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方阵,作为我市和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作用突出。

经济体量大。2022年GDP占比全市1/7、占比滨海新区1/3,规上工业产值占比全市1/4、占比滨海新区约1/2,进出口总额占比全市三成、占比滨海新区四成。今年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1.2%、11.5%,其中税收占比91.3%。经开区形成了4大主导产业,包括千亿级的汽车及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电子信息,以及近660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聚集了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细分行业领域头部企业、隐形冠军企业。

投资项目多。当前,经开区共谋划、储备、建设区级重点项目405个,总投资4325亿元。1-7月,累计新增项目166个,增长15.3%。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增长35.6%;目前投资5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5个,其中,中石化系列项目总投资近700亿元。

转型升级快。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经开区产业投资占比76.5%,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9.9%,占比58.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41.4%、26.3%,均保持提升;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经开区建立了全生命周期政务大厅,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只进一门、只跑一次”;创新了工程建设项目促进模式,首推“四证联发、拿地即开工”,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压缩15%。

载体配套加快完善。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业态打造12个主题园区,加快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M0新型产业用地、南港科创中心等项目开发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产业和创新载体。

城市环境宜居宜业。依托于家堡、泰达MSD等重点区域,持续完善便利的交通设施,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构建“15分钟”便捷生活圈,增强对企业和人才吸引力。

发展思路与时俱进

思路决定出路。经开区始终重视目标思路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根据当前新形势,经开区提出“1233445N”发展思路。

“1”是锚定建成现代化泰达的一个总目标;

“2”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两个理念;

第一个“3”是落实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美丽滨城核心区、国家级经开区的示范区三个定位;

第二个“3”是实施产业、创新、低碳三轮驱动;

第一个“4”是坚持实业为根、开放为先、创新为要、环境为本四个导向;

第二个“4”是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产城融合、干部队伍铁军打造四项重点工程;

“5”是聚焦汽车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医药健康及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壮大高技术制造业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层级,实现两业融合发展;

“N”是落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各项具体任务。

让企业家放心 全面升级各项服务

会上,洪世聪指出,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经开区开发建设之初,就喊出了“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的响亮口号。新的发展阶段,更要凝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共识,为企业成长创造适宜土壤,为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舞台。

强化认识 坚持企业需求导向

做到“真心”,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尽全力办。要坚持“企业所需、经开区所为”,按照企业发展逻辑精准用力,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要我怎么办”。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诉求,真正做到企业张嘴、政府跑腿,企业点菜、政府端菜,企业强体、政府瘦身,形成“企业提问、限时解决、 及时反馈、效果评价”的服务闭环。

做到“暖心”,密切“真清敢亲”关系。要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与企业相处,既要亲而有度不逾矩,又要清而有为不疏远,在贴心服务中体现力度和温度。

做到“诚心”,树牢“崇信重诺”意识。“签约是银、践约是金”“承诺是银、践诺是金”。要坚决摒弃“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坚决杜绝引进项目时承诺得天花乱坠,引进项目后就当“甩手掌柜”;要以细水长流的心态、信守诺言的姿态,赢得企业与区域的长久合作。

提高标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公平、公正、公开、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规范执法,落实多部门联合执法,针对企业实行“综合查一次”,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针对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适宜土壤。发挥泰达金融法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心法庭等机构作用,坚决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包括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分所有制、不分内外资、不分大中小,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构建开放、平等、诚信、低成本的市场环境。按照“法无禁止即可进入”原则,围绕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打好降成本“组合拳”,降低企业土地、能源、物流等要素成本,不折不扣落实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多管齐下打造政银企“铁三角”,用好滨海基金小镇、天津OTC、产业发展基金等资源,切实拓宽融资渠道。

构建创新、集聚、活跃、国际化的产业环境。加大企业撮合对接力度,不断提高产业聚链成群、成龙配套水平,为广大企业集聚更多优质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多合作机遇。组织企业走出去,积极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持续加强主题园区建设,打造各类研发转化、检验检测、小试中试等开放载体平台,持续完善产业生态。

构建规范、高效、便捷、有温度的政务环境。深入推动政务服务“十个一”改革,在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保质量上再发力。实施“泰达工改4.0”改革,推出“用地清单制”“分阶段施工图审查”“桩基先行”等12项重要举措,实现项目拿地到开工不超过100天。完善政务帮办机制,打造“专家+双管家”队伍,让企业享受到最大程度的便捷、便利。

主动善为 提供高效高质服务

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坚持“共同缔造”理念,促进政府与企业同心同向,形成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命运共同体。按照产业为“行”、部门和人员为“列”的矩阵结构,构建前端管招商-中端管建设-后端管服务的“一条龙”机制。建立健全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主题园区理事会等。

创新服务模式举措。加大力度将企业服务“三张清单”升级为2.0版,践行“创新措施100%落实、服务承诺100%兑现、问题解决100%让企业满意”的承诺。深入推进柔性执法“三张清单”,有效协调执法尺度与执法温度。

提升改进服务作风。实施“政清风”营商作风建设行动,开展“问题大排查、作风大提升、服务大提质”专项工作,进一步激发干事担当的热情,对于门好进、脸好看,事儿不办的“躺平式”干部,对于破坏经开区营商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理。

与企业家同心 共话未来发展

洪世聪强调,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经开区企业家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危中寻机,困中突破,披荆斩棘,走向辉煌。

面向市场 做有实力的企业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经开区生产制造企业众多,希望各企业把握契机,加大投入,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制造上发力,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质量。

抓住机遇、布局新篇。希望区内企业将政策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布局更多“微笑曲线”两端业务;希望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加快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贸易类平台型企业,将更多的业务板块落在经开区,将更多的交易结算留在经开区。

抢占市场、增资扩产。希望各企业瞄准高附加值、高利润布局新产品,利用区域人才技术、产业环境等综合优势,向总部争取附加值更高的新产线、新产品在经开区布局投产。

面向未来 做勇创新的企业

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发展的逻辑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企业家比拼的是创新能力,必须要从事关生存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对待创新,修炼更多独门绝技,以创新赋能发展、以创新制胜未来。

提升创新能力。企业家要精准分析,明确企业和技术、产品在所属产业链条上的位置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积极性和自主研发能力,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推出更多“杀手锏”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拓展创新布局。经开区外资企业聚集,PPG、纬湃等一批行业龙头已布局研发中心,希望更多外企积极向总部机构争取设立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新产品研发能力,实现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大型央企、民企也要积极设立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生产流程再造,为企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争创“专精特新”企业。

面向社会 做能担当的企业

在安全上显担当。持续发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用,不断夯实本质安全基础,为构筑区域安全的发展环境,继续贡献力量。

在绿色上显担当。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节能的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通过研发绿色产品、推广绿色消费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在回报社会上显担当。企业家要把促进共同富裕嵌入企业发展内在逻辑,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为区域投下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社会事业,这就是爱泰达、兴泰达最直接的体现。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企业家承压负重、搏击风浪、一路打拼、非常不易。经开区将始终与企业家朋友们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拼在一起,当好最强后盾、最佳拍档,厚植肥沃土壤,厚待发展合伙人,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激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让企业家在泰达有更强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放手打拼、放胆去闯、放情逐梦。

现代化泰达,奋斗每一天,政企携手,踔厉前行,再创泰达发展的高光时刻,为我市和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更大的泰达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