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泰达新闻

勇立潮头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泰达实践

发布日期:2024-10-20 16:31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字号: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缩写为TEDA,音译为“泰达”)(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是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1986年8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开区时亲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经过40年不懈奋斗,天津经开区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创造了开放发展奇迹,建成了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综合实力始终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2023年获评全球首批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

1.jpg

数说TEDA

九个第一

▲ 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生物医药)

▲ 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 全国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

▲ 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

▲ 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 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 全国获国家级绿色品牌最多的区域

十个瞬间

▲ 1984年 天津经开区—泰达,作为首批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正式诞生

▲ 1986年 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开区,并亲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 1992年 中国第一家以高科技为主的独资大型跨国公司——“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在天津经开区成立,开启中国无线通讯新纪元

▲ 1997年 商务部首次开展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比,泰达名列第一,从此连续16年领跑全国经开区

▲ 2008年 天津经开区与埃及合作,在埃及红海之畔、沙漠之中建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国模式借由泰达“走出去”

▲ 2009年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批成为第一家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并落地天津经开区;2010年中国首台千兆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入驻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 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经开区,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 2015年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也让天津经开区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 2019年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天津经开区,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指出,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要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中国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 2020年 茱莉亚学院唯一海外分院“天津茱莉亚学院”在天津经开区海河岸边落成,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典范

2.jpg

闪亮2023

▲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9亿元,占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比重分别超1/7和1/3

▲ 规上工业产值5412亿元,占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比重分别达到1/4和1/2

▲ 外资到位额12.8亿美元,占全市超1/5

▲ 进出口额2393亿元,占全市近1/3

▲ 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占比77.3%

▲ 财政收入544亿元,其中税收占比88.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9.0%

4+1主导产业体系

天津经开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涵盖汽车与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及现代服务业的“4+1”产业体系

制造业领域

▲ 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两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 是天津市汽车产业主承载区和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承载地

▲ 拥有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

▲ 汇聚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大众变速器、三星视界移动、三星电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渤化、壳牌、诺和诺德、凯莱英、康师傅、康希诺、药明康德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现代服务业领域

▲ 以全牌照金融和全业态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 是天津市唯一且国内少数的金融全牌照区域,有持牌金融机构158家、基金资管企业1500家,业务管理规模超3.5万亿元,税收贡献近1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1/4

▲ 是全国商业保理机构聚集地、模式输出地、创新策源地

▲ 聚集了滴滴、美团、58同城、链家、猎聘等一批平台经济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蓬勃

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天津经开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开放的产物,“国际范儿”是天津经开区的鲜明特色。

曾创造摩托罗拉、三星、丰田等巨头企业投资中国经典案例的泰达,不断刷新着对外开放的新高度。截至2023年底,天津经开区累计引进9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478个,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695.6亿美元,其中124个《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了573个项目。外资企业在天津经开区贡献了约45%的税收、近一半的GDP和超七成的工业产值,成为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jpg

亚投行外景

以开放带动工业现代化的“探路者”

自建区之始,天津经开区就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区的任务不应是重复“三来一补”等低层次合作,而应是探索工业现代化的道路。

天津经开区从定位“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到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与巨人同行”策略,落地天津经开区的外资项目,也从最开始的打火机、羊毛衫、自行车、修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变为摩托罗拉、三星、诺和诺德、丰田汽车等巨头跨国公司项目,逐渐覆盖八大行业,直接带动地区生产总值连年翻番。

4.jpg

金耀药业

然而,比投资数额更重要的是技术“引擎效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一只机、一碗面”为代表的泰达外企们,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化工、食品等诸多领域,为中国贡献了大量全球领先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人才,加速缩短了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为奠定中国现代工业体系基础贡献了巨大力量。

加码泰达坚定对华投资信心

40年来,源于对泰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认可,在这里落户的外资企业持续加码投资,重仓研发、聚力技改、升级产品。诺和诺德入区以来先后8次增资,在入区30年之际新增投资40亿元扩建新灌装厂;一汽丰田连续三年增资11.7亿美元,投资规模达56亿美元;SEW投资2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基地;大众变速器投资16亿元扩建动力电机生产线……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形成越来越完整的全产业链优势,这些外资企业的投资方向也由原来的加工等产业链底端,逐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2023年9月正式建成使用的PPG全球涂料创新研究院,是PPG总部以外唯一全球级别的研发中心。”PPG亚太地区总经理延彩明介绍,“这体现了PPG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天津经开区出色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的认可。”此外,纬湃、奥的斯等企业也相继在天津经开区设立全球级研发中心。目前,天津经开区外资研发机构已达17家,彰显出勃勃生机。

打造多元优势持续扩大外企“朋友圈”

今年5月,总投资近10亿元的玛氏天津宠物食品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玛氏宠物最大、最先进的现代化工厂之一。选择落户泰达,是玛氏公司在全国考察了20多个城市地区后作出的审慎抉择。

玛氏天津工厂的落户,是近年来泰达吸引外资企业,持续高水平打造开放高地的“冰山一角同时,英力士、明治等新增制造业外资项目也相继落地,为泰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泰达汇集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多条线、多方位开放试点政策优势,在产业载体创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新型开放上能够持续释放制度红利。泰达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这使得泰达的外企“朋友圈”仍在不断扩大。

发挥通道作用当好双循环链接节点

如果说吸引外资是“引进来”,那么在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泰达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开放活力持续提升。

多年来,泰达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重要载体平台作用,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累计探索形成了110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和天津市复制推广。天津经开区以创新金融作为企业出海交流合作的重要抓手,搭建滨海基金小镇、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等载体,中国北方(泰达)出海服务联盟、服务基地等机构,全力为北方乃至全国出海企业提供全链条公共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2016年至今的8年间,天津经开区企业共完成对外直接投资184笔,投资规模约44.5亿美元,投资目的国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亚洲各国。

5.jpg

滨海基金小镇

天津经开区将当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为国家高水平引进外资提供高质量载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挥开放通道作用。

创新驱动赋能新质生产力

从对外资先进技术的积极吸纳,到本土培育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势崛起,“创新”是融入泰达骨髓中的基因。天津经开区坚持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带动能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在这里有着最生动的诠释。

科技创新达到新高度

技术先进、完全实现国产的人工心脏“火箭心”让心衰患者“重获新生”,外形炫酷、技术“炸裂”的云圣智能全自主工业无人机系统在智慧电网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飞旋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膜天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天津经开区,以创新为核心孕育出的诸多高精尖科技成果,正在这片科技沃土上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

6.jpg

奥的斯电梯泰达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经开区已发展成为滨海新区、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片高地,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创新动能持续提升,拥有各类专精特新企业259家、省部级研发机构18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9家,区域R&D经费投入强度4.24%;科技载体平台不断升级,已建成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重要平台载体,中石化北化院、石科院、工程院、中海油天化院等一批重大研发中试平台启动实施,在新材料领域着力打造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主体不断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47家,拥有雏鹰企业651家、瞪羚企业60家、领军(培育)企业55家;科技型人才队伍逐渐壮大,聚集高层次领军人才579人、各类高级人才2万余人。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6.8%;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1%;全年新增1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智能工厂……一组详实的数据展现了天津经开区新质生产力不断跃升的曲线。天津经开区正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

7.jpg

一汽大众生产线

近年来,泰达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发展持续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将数实融合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更多数字工厂、智能车间、5G全连接工厂。同时,泰达深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构建起人工智能、元宇宙、信息安全、数字通讯、数字金融、互联网医疗、工业互联网等14类应用场景,不断深化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真正促使强化算力切实转化为生产力;积极以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等项目为抓手,在重点行业领域提升绿色制造比重,开展产业深度减碳,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目前已累计拥有天津市级绿色工厂78家,初步实现区域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促进产业向低碳化发展。

抢先布局未来产业

近期,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泰达)智能人机交互中心揭牌,将推进智能人机交互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产业化赋能平台建设,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创新实验室和产业技术中心。

8.jpg

华芯拓远

“‘脑机接口’技术是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之一。这是天津经开区加强布局未来产业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经开区将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汇聚政产学研用等资源,打通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交流通道,推动‘优势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前瞻布局未来装备、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集群,推动未来产业取得新突破,塑造天津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天津经开区始终勇担战略使命,以2013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天津经开区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紧紧围绕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和天津经开区“4+1”产业定位,深度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协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金秋10月,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备受各界瞩目的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目前项目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后半程,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作为天津市首个成规模M0新型产业用地,项目投用后,将为科技创新成果“从1到N”提供可定制化的空间载体,满足创新主体研发、小试、中试全链条孵化转化需求,成为“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重要科技创新载体。

9.jpg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作为京津两市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致力于打造成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示范区。科技园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具有滨海特征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其成为京津冀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兴业”理想之地。截至目前,科技园已累计注册企业超550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超2500亿元,累计为11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国高新、国科小企业数量年增速超100%。特别是随着国家管网创新研究院、新兴际华新材料研究院、北理工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创新中心落地运营,M0新型产业用地项目的加速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朝着构建京津合作的样板和示范,打造“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最佳承载地的目标渐行渐近。

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聚焦科技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不同,在天津经开区另一端的南港工业区,为石化产业尤其是京津冀石化产业“量身打造”的科技转化生态也在迅速形成。目前,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石化石化科学研究院、中海油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总投资超60亿元的8个中试基地已落地实施,南港绿色石化科创中心建设高水平推进,通过科创中心与南港中试基地的联动发展,将构建从概念验证到小试中试体系化的产业创新、研发转化平台,将南港打造成为承接国际、国内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绿色石化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核心承载地。

超2400个项目夯实重要承载地

在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中国石化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将于本月下旬陆续完成投料试车。该项目是精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工程与企地合作的重大战略成果,项目投产后将推动传统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发展,将为天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重要支撑,将成为京津产业协作的又一范例。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全力打造“4+1”产业体系,积极融入“五群六链五廊”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在强化“全域承载力”的同时,高水平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示范区”、南港石化龙头项目“聚集区”、“于响”总部经济“核心区”三大集中承载地,吸引众多京津冀企业纷至沓来。

10.jpg

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

十年来,天津经开区共聚集京津冀协同项目超过2400个,投资总额7287亿元,其中包括投资288亿元的大乙烯等227个央企项目、投资5981亿元。中国石化、中国中铁、华电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央企纷纷布局,这里已成为央企战略布局的首选地之一;北京燃气集团、京东集团等北京项目落地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资源外溢的重要承载地。

随着众多能源类大项目的持续推进,天津经开区在服务保障京津冀能源供应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天津经开区已形成1500万吨LNG的年周转能力、11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能力,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绿色能源基地,保障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