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新闻》以“实干开新局:校地共建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为专题报道了天津科技大学校地合作,推动“十项行动”见行见效方面的新进展。2024年,天津经开区与天津科技大学签署产学研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双方紧密合作,各方面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双向赋能成效显著。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庆阳团队自主研发的工程菌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在生物医药和未来食品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该团队在经开区为业内企业进行工程菌株的构建、发酵工艺的优化,2024年通过技术转让获得了上千万元的收益。近期,徐庆阳将与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中试产业基地和小规模生产平台,进行工程菌株的构建和发酵工艺优化,开展全方位的推广与应用。
天津经开区充分发挥“4+1”产业体系的牵引作用,为学校科研成果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场景资源,校企合作硕果频现。2024年,天津科技大学技术交易稳居天津市高校前茅,程博闻教授与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完成的“聚合物熔体纳米纤维绿色高效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天津经开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内已汇聚人工智能、材料化工、生物医药及食品健康等领域企业8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家。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已连续两年在天津市的大学科技园评估中名列榜首。
近期,位于园区内的矩阵(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非动物源仿生基质支架产品正式面世。该仿生基质支架由天津科技大学梁俊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而成,是全球首款采用合成生物基材料高度模拟天然ECM(细胞外基质)产品,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能够在液态条件下实现细胞3D培养的支架产品,有效填补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天津经开区积极支持天津科技大学的创新策源地建设。2024年12月,“未来食品精准智造”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认定,成为天津科技大学首家天津市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年初,天津科技大学申报的“纺织行业高性能纤维湿法非织造材料重点实验室”,入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创新平台名单。
该实验室以湿法造纸技术与新型非织造技术为核心,开展轻纺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研发。天津科技大学参与建设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24年9月,通过区校共促,海河科创学院(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揭牌成立。该学院集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创业孵化与科技中介服务于一体,打造新质生产力研究智库。近期,由海河科创学院主办的第一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在经开区成功举行,100多位专家学者共话“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新质发展”和“破解融资难题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天津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负责同志表示,在经开区各部门的服务支持下,学校聚焦高层次研发团队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滨海前沿技术研究院即将开工建设。该研究院将建成3家以上市级重点实验室,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多人,形成可转化成果100项;同时,以产业化为核心的滨海创新中心也进入筹建快车道。未来,天津科技大学将与经开区协力打造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为特色的“校地联动、产教共生”创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