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了《“智汇天科 聚启新程”:量子计算赋能产业焕新》文章,聚焦在天津经开区召开的“智汇天科 聚启新程”量子计算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量子计算技术的创新应用与产业融合路径。
近日,“智汇天科 聚启新程”量子计算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召开。此次研讨会聚焦科技前沿、赋能产业焕新,以“量子计算助力滨海未来产业发展”为主题,搭建起量子科技产业研讨与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研讨会由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办。
研讨会上,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张鹏、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总工程师冯景华、姑苏实验室系统集成调试工程化平台负责人于文龙、合肥弈维量子首席科学家徐华、天津国宏量子董事长赵义博等专家,围绕量子算法、算力应用、产业生态构建等主题作主旨报告,聚焦如何将量子计算与滨海新区的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相结合、如何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如何对天津“1+3+4”产业体系和12条产业链以及滨海新区“8+8+8” 现代产业体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等方面深入探讨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与应用。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路福平表示,量子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为未来产业布局带来新机遇。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持续深化与滨海新区企业、科研机构产学研用合作,着力培养复合型量子科技人才,共同攻克量子计算技术难关,推动“量子+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助力滨海新区打造未来产业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研讨会上,天津科技大学发布了多项科技成果,包括“基于AI的奶牛异常行为监控与预警系统”“基于双目视觉的智能三维感知系统”“基于群智感知的智慧工厂”“无人载体的二次开发智能系统”“AI智能生成CAD图纸技术”“天科AI智能一体机”“基于DeepSeek的数字人”等。此外,专家学者就量子科技未来学科建设展开深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