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泰达新闻

开门红 | 天津经开区一季度区属国企营收同比增长33%

发布日期:2025-04-25 13:40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字号: |

2025年以来,天津经开区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坚持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统筹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截至3月底,天津经开区区属国企实现营业总收入51.6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3.11%。同时,区属国企资产盘活金额、盘活面积均提前超额完成一季度指标,实现“开门红”,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奠定基础。

谋篇布局提早行动  精准施策加强统筹

天津经开区精准把握国资国企改革导向,充分研判政策要求,结合经开区区属国企实际,提前谋划制定《2025年区属国企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逐一明确各集团战略定位、核心业务和“转型攻坚”任务目标,细化经营、管理、资产盘活和化债具体任务指标,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形成“一企一策”推进路径,为全年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

image.png

同时,天津经开区高水平编制区属国企2025年度投资计划,加强对五大集团经营性投资项目的全面审核,强化企业投资计划管理,提升投资效能。此外,区域重点推动科创母基金扩募、公募REITs扩募及上市主体并购等战略性工程。

调研走访破解难题  政策赋能提质增效

为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天津经开区抢抓政策机遇,深度对接国家盘活存量资产、债务置换等政策,联动政策性银行及国有银行,推动优化债务结构,压降融资成本。

image.png

学无止境,实践见真章。天津经开区携手各区属企业赴杭州、苏州、广州等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市场化转型、资产盘活经验,创新建立了“盘活+招商+投资”联动模式,推动36个在谈项目加速落地。

为加强区域协作联动,天津经开区建立多维度协同作战机制,推动区属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互通,资源有效衔接,形成“盘活化债一盘棋”格局,并通过一系列招法统筹资源、共克时艰、共谋发展。

国企改革纵深推进  市场化转型提速突围

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创新必优先。今年一季度,天津经开区持续完善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区属国企企业章程和管理制度,构建清晰的“1+3”权责清单和会议规则,提高决策效率;推进监事会取消工作,完成率超70%;推动泰达产发集团实施“大部制”改革,集团本部部门从9个压缩至8个,二级公司部门精简率超40%,管理效能提升显著,同步完成产发集团所属二级公司管理层调整及中层干部竞聘,实现“能上能下”14人次,建立差异化薪酬体系,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达100%。

image.png

天津经开区不断探索加快新设一级平台作用发挥,经开国投公司牵头开展科创母基金扩募工作,支持各委管企业围绕自身主责主业引入社会资本,与科创母基金合资成立子基金,助力搭建多元化的投资路径。各平台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化业务颇具成效,泰达城发集团下属泰达数科公司为管委会搭建通信资源数字化管控体系,运用视频AI算法赋能智慧城市治理,同步强化与区属国企业务合作,探索数据资产入表融资。泰达产发集团对标头部实现物业、餐饮服务品质提升,围绕园区企业需求拓展工程维修、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业务。泰达南港集团的南港物流公司实现实体化运作,交割库完成验收投运并积极开展业务合作。新金融公司下属津开能投公司拓展机电运维等业务,与央企探索供热项目合作。

经济运行精准调度  监管方式不断优化

天津经开区坚持每季度召开区属国企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会前梳理指标、会中分析问题、会后督导落实,助力各集团完成经营目标。通过周例会、周督办、经营业绩考核、个别企业约谈等方式,天津经开区对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市场化转型、资产盘活、融资化债等重点任务实时监督指导。

同时,天津经开区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完善重大事项报告、监测预警和专项检查机制,研究制定分级分类管理指引,并借助智慧国资系统国产化,探索实现财务数据直采,通过与各集团财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财务数据共享,保障数据精准及时,减轻企业负担。

image.png

下一步,天津经开区将继续保持奋进姿态,聚焦目标任务,深化国企改革,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区域国企高质量发展,为泰达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