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以“风雨同舟二十载携手并肩向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在天津经开区举行。活动积极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围绕汽车产业变革新趋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战略性、前瞻性讨论和对话,为产业发展注入支撑力与引领力。
以会兴业平台搭建桥梁
“论坛期间,我们可以近距离了解到国家部委最新的政策方向、专家智库研发的前沿技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最新动态。这些资讯可以为企业在战略制定、方案实施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引作用。”活动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告诉记者,通过参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江淮汽车与天津本地的汽车产业链资源进行了深度对接。2016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合资创办了天津特瑞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跟踪前沿技术趋势、加强先进动力和能源的前瞻技术研究,已逐步成为引领内燃机领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据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多年来,论坛通过发挥高端智库引领作用,不断推动行业进步。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论坛新增“泰达·20智库成果展”板块,集中展示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探索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成果。同时,“智汇科技展”深度聚焦行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为产业供需双方搭建“双向奔赴”的平台,从而实现技术产品与应用需求的精准对接。此外,今年的论坛还增加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作为协办单位新成员,旨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献智献策,助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聚泰达优势凸显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的举办地,天津经开区去年汽车产业产值达1682亿元,整车产量达到80.35万辆,占全市整车产量的90%。一条覆盖汽车整车、专用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装备、材料、汽车服务业等多个核心领域的汽车产业链正在渤海之滨快速成长。
天津经开区既是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核心区,汽车产业基础雄厚。目前,这里已形成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吉利远程等整车龙头企业为主,大众自动变速器、电装电子、纬湃科技、立中车轮等200余家各类零部件生产和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据天津经开区智能制造局汽车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经开区作为天津市汽车产业主承载区,不断导入新项目,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今年以来,大众汽车在经开区设立高压变速器电池包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的设立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国内的首次布局,将会进一步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发展。同时,一汽-大众也新投资23亿元导入3款新车型,其中2款为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新能源车型,新车型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将推动天津新能源车产业链强链补链。另外,大众变速器也与小鹏汽车积极合作,投资6亿元新建25万台全新动力电机和逆变器生产线;吉利醇氢远程商用车总部项目即将投产;一汽丰田氢能源卡车项目启动运营;格拉默车辆内饰天津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其乘用车座椅智能化生产项目将于今年四季度投产……这一系列产业成果的迸发,让这片汽车产业热土更加具有吸引力与竞争力。
据悉,下一步,天津经开区将持续推动汽车产业焕新,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升级,打造智能车生态园、智能座舱生产基地,并以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认证联盟为抓手,促进京津冀地区汽车芯片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引进核心零部件企业,打造区域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中国工程院 孙逢春
协同合作盘活汽车数据生态
8月30日,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生态专场二:加速云计算与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新质型产业发展”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致辞。
孙逢春表示,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在本届论坛期间主办生态专场“加速云计算与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新质型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数据产量保持高速增长,数据要素资源禀赋位列全球前列。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2022年全国要素市场规模已超1000亿元,同比增速达27%。2017年以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25%,数据流通交易需求旺盛。
当前,高性能算力叠加海量数据应用不断推动汽车产业全链条技术创新及深度转型升级。AI算法技术及海量数据应用不断创新,汽车产业科学研究范式已由传统的驾驶驱动向基于智能算法的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大幅度延伸,产业链条及价值结构也随之改变。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不断加快,与能源、交通、城市融合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将进一步推动车能路云等多维数据交叉汇集,创造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升产业价值。
孙逢春建议,行业各方应协同合作,在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盘活汽车数据生态。
为此,首先要加强汽车数据要素标准体系建设,确保数据要素有效流通、有章可循,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行业政产学研各方应协同推进,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破解数据互通难题,确保汽车数据要素有效流通及开发利用有章可循,为繁荣数据交易生态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其次要有效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监管,有序推动汽车数据流通应用。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汽车数据安全对护航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第三要鼓励和支持汽车领域数据场景的创新探索与应用,繁荣数据开发利用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智慧能源、交通物流、汽车金融等众多场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从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为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邹广才
布局系列化汽车芯片产品
8月30日,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生态专场三:汽车生态科技投融资新机遇”上,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邹广才发表了题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概述与分析”的演讲。
邹广才表示,总体来讲,我国电源模拟类芯片发展基础较好,这些芯片在汽车中的应用量较大,但因价格便宜,其价值占比不是很高。而近几年备受关注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中应用的计算类芯片,虽然其在汽车中的应用量不大,但是其整体价值占比极高。此外,像控制类、通讯类、功率类芯片也都备受行业关注。
邹广才认为,我国目前生产汽车芯片的企业众多,市场容量很难保证这些企业都有良性的发展,所以未来3年会出现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坚持10年以上是汽车芯片企业应有的决心。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的基础环节相对薄弱,其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息息相关。可以说,我国目前在产品设计开发、集成、测试方面发展较快,但在IP/EDA、车规级工艺等方面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论坛上,邹广才还谈到了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首先,要明确未来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愿景。邹广才认为,在未来5年到15年,国产芯片产品一定会形成系列化,面向高中低端有不同的应用和布局。高端产品一定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低端要融入国际大循环,争取好的发展生态。我国的汽车芯片产业一定要加紧融入国际产业链融通合作环节,形成成本和产业链优势,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第二,产业发展要回归到以产品为核心。车企在应用芯片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性能、可靠性”,同时看重质量稳定和供给稳定,这些都是芯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芯片企业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多联合车企开展产品定义研究,多关注高端、特色、创新产品的开发,以保持长期的竞争力。
最后,要建立完整产业生态。国产芯片上车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产业问题。我们从设计、制造、封测到测试认证、电子控制器开发、整车认证等方面都需要上下游共同协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 冯景华
自主算力赋能产业发展
8月30日,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生态专场二:加速云计算与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新质型产业发展”上,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天津市天河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冯景华发表了题为“基于自主算力的产业赋能经验分享”的演讲。
冯景华表示,国家对于算力发展的定位非常明确,算力主要有四个方面作用,即助推产业升级、赋能科技创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实现高效社会治理。算力会产生价值,算力的投入一定会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从算力中心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兼顾这四个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与重点产业结合起来,助推产业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而不是单纯地建一个算力中心给用户。
冯景华介绍,从2010年至今,天河一号一直保持世界领先,且全部使用的是国产芯片,同时也实现了云、超算、智算的融合。
基于国产算力在汽车领域众多场景中的应用,冯景华认为有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底层库。像人工智能的基本算子、科学计算的ILP库等基础库,是没有办法通过优化甚至底层汇编就能发挥极致性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库来提升应用,即使无法发挥100%的效能,也达成了质的提升。
二是典型应用的移植和优化。面向汽车产业的很多应用,我们只能基于自己的工业软件做移植,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10万行代码的软件大概需要花费五六个人半年的时间。
三是平台整合。实际上,用户其实不关心底层逻辑,要把应用移植好以后放在平台上,通过平台调度打好底层接口,让用户用起来更简单。
冯景华认为,无论是工业软件还是智能网联车,基本都要面临以上三个层次的问题。
“比如,汽车性能大规模仿真分析、超低风阻数字化开发、复杂环境性能仿真,以及多工况、多方案的安全性能开发和寻优,还有批量计算作业的提交,都可以针对一个项目批量提交计算任务,得到结果后尽快反馈项目基本完成情况。”冯景华表示,目前,我国仿真一体化平台,从算力资源到应用,乃至人工智能开发,都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安铁成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扩面
8月31日,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致辞。
安铁成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多技术集中应用、跨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国科技竞争与战略博弈的焦点领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国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产业制高点,锚定低碳化、智能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扩面,进而构建强大的竞争优势。
安铁成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聚焦核心技术,持续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要紧抓“双碳”发展机遇,强化技术合作,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领域乘势而上,聚焦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加强零碳内燃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车网互动、汽车大模型等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攻关。要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以技术发展驱动产品品质提升,凸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政企联动作用,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提升网联感知、云端计算能力,支持跨产业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试点协同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的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商业化应用。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并完善产业新生态。要进一步聚焦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产业链薄弱环节,以高水平的科技水平,攻关核心环节、核心技术,打造软硬融合的强韧性产业生态体系。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汽车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充电网络、智能交通设施及相关通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汽车产业生态圈。
四是聚焦全球市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竞争优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行业各大机构和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创新联盟,支撑企业前瞻性研判海外重点市场发展环境。企业要针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平衡好两个市场的关系,力争打造高质量的全球化产业链和服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