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硬实力和底气所在。40年间,从无到有,天津经开区工业体系日益完备,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臻完善、集群发展,目前拥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7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434个,成为全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
记者2019到经开区采访时,曾经看到过两份资料:
一份是1986年统计的当时第一批落户的20多家企业情况: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额从 12 万美元到 500 万美元不等,生产产品从打火机、羊毛衫到自行车、陶瓷,可谓包罗万象。
另一份表格则记录了此前35年间泰达年度工作会议对下一年任务的分解:从1985年的“全年签订30项工业项目合同”,到2013年的“实体经济跨越工程”,再到2016年的“全力构建先进制造研发集聚区”,每年排前三的任务,多和实体经济相关。
而到了九十年代,“哈喽,摩托”和“香喷喷,好吃看得见”的广告语成为国人的集体回忆,“一只机”(摩托罗拉传呼机)、“一碗面”(康师傅方便面)也成为当时泰达产业结构的生动比喻。
40年来,天津经开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在龙头项目基础上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做大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或区域级产业集群。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和现代服务业的“4+1”产业体系,其中2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和2个500亿级的产业集群。主导产业规模占GDP比重7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超过2000亿元,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接近40%,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落户泰达恰好15年的康希诺最近好消息不断:公司的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获得了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超过1700万美元的资助;同时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还于印度尼西亚获得Ⅰ/Ⅱ期临床试验批准。“这是全球首创的类病毒颗粒路线脊髓灰质炎疫苗,与传统疫苗不同的是研发生产过程中不依赖活病毒,能够带来更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表示。
目前,康希诺生物的疫苗品种覆盖了肺炎、肺结核病、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百白破等疾病,有多款全球创新疫苗、中国首创疫苗处于研究及临床阶段。作为泰达土生土长的科创企业,康希诺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启程,发展成为“A+H”股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康希诺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经开区的支持。管委会想公司所想,为公司解决后顾之忧,给予我们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在公司发展初期尤为重要。”宇学峰说。
“从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到成立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从建设落成泰达生物医药产业园到打造核酸药物产业园,天津经开区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跑出加速度。”经开区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994年引进丹麦生物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开始,泰达聚集起15个各类生物医药平台孵化载体、30余家省级以上研究机构以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医药健康产业年产值达650亿元,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经过40年发展积淀,天津经开区汇集了大量优质经济主体,企业数量达到5.34万家。其中四上企业超过2500余家,百亿级企业20家,亿级企业875家。拥有一汽-大众、长城、中石化、新和成、58同城等一大批龙头领军企业以及大火箭、凯莱英、康希诺、亚琛、一飞智控、深之蓝等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行业影响力深远。”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洪世聪介绍。2023年天津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近25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近5000亿元,为天津市贡献了超1/7的GDP、1/5的外资、1/4的工业总产值和近1/3的进出口额,成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我们就是要做做无人巡检领域的‘齐天大圣’!”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朱胜利博士底气十足。云圣智能多年来深耕工业无人机领域,自研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已经落地电力、新能源、消防应急、智慧城市、林业、智慧文旅等诸多领域,作业区域从零下四五十度的漠河再到高温干燥的新疆克拉玛依,替代了效率低并且存在安全风险的人工巡检。云圣智能生在中关村,长在泰达,创立第二年就在泰达创立全资子公司。6年时间,营收从几十万增长到数亿,公司估值也从几亿元增长为今天的几十亿元,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先后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际无人机系统独角兽奖等诸多荣誉。“泰达这片沃土孕育了云圣智能,我们当初到天津的时候还是十几个人初创团队,现在研发团队有300余人,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除了两条生产线,整个研发体系、质检部门、测试部门也全部都落户,还吸引了众多供应链企业落地泰达。天津公司在云圣智能的发展历程中是里程碑,是目前云圣智能整个体系中最重要的基地。”朱胜利表示。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相得益彰。天津经开区坚持“科技兴区”战略,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创新驱动能力稳步提升。区域R&D经费投入强度为4.24%,省部级“三心一室”研发机构18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9家,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42家,均位列天津市首位。区域国家高新企业达到1142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雏鹰企业676家,瞪羚企业74家;航天泰心“国产人工心脏”、飞旋科技“磁悬浮透平真空泵”、云圣智能“全自主工业无人机系统”等众多科技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聚集高层次领军人才579人、各类高级人才2万多人。
“未来,天津经开区将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样板。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天津经开区副主任杨林表示。天津经开区将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任务。同时,加强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关键技术的攻关。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