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媒体聚焦

【新华社】从“三、四、五”中感知天津经济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5-01-09 14: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无障碍语音播放

2025年1月9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06版报道:

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召开,回顾过去一年经济工作,展望未来经济发展蓝图。2024年,天津围绕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聚焦城市更新、科技创新、港产城融合等重点工作,着眼长远,接续发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创新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这从“三、四、五”三组数字中便可窥见。

发力“三量”盘活积蓄新动能

走进位于北辰区的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办公大楼,一楼展出的龙门铣床、铺丝铺带设备等高端数控机床产品模型令人目不暇接。

“从讨论要买楼到公司注册落地,一共只用了87天。”公司综合服务部负责人于辉说,北辰区了解到企业发展需求后,将新装修好的预备用于政务服务大厅的楼宇转让给企业,不仅让企业员工实现“拎包入住”,更在员工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问题上落实“马上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此番企业入驻进一步助推北辰区盘活资产。北辰区工信局副局长张晟说,创新政策解决了原闲置楼宇的产权分割问题,激发闲置资产活力。

2024年以来,天津发力“三量”工作,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天津市西青区,中北永旺南商业项目发展潜力曾被寄予厚望。不过,随着承租方退租等原因,商业设施出现闲置。为此,西青区多方沟通,拓宽思路,最终推动大悦汇项目落地,实现资产有效盘活。西青大悦汇开业首日客流就突破12.1万人次。运营一年来,累计客流超1000万人次,销售额约7亿元,已经成为周边群众不可或缺的“第三生活空间”。

天津国资系统是推动“三量”工作的重要力量。2024年10月,由泰达控股和中国电子联手打造的天津软件园正式开园。园区规划面积约5.38平方公里,将打造软件产业的集聚区。

以天津软件园集聚资源培育增量为代表,天津市国资委主任张勇说,一年来,天津38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或盘活。2024年1至11月份,天津市国资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

“三量”工作还为蓬勃发展中的天津文旅业注入新活力。

坐落在和平区花园路5号的一座三层小洋楼掩映在苍翠与时光之中,这里曾是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生前最后的居所。前不久,天津城投集团负责实施的民族英雄吉鸿昌生平展正式开展,吉鸿昌旧居实现红色资源整体盘活。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郑吉安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我们希望吉鸿昌旧居能够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又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聚焦“四类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或闪耀着金属光泽,或如水晶般透明,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展柜里陈列着许多材质各异的骨科植入耗材。作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该企业年营收超过11亿元。

“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深耕了二十多年,创新是保持常青的法宝。”公司研发高级经理王经之介绍,企业研发的高性能铸造钴铬钼母合金,已经进入高端高性能市场。

天津聚焦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三新”重点工作,重点在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四类产业上加力,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日,海河生物旗下的天津海河标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实验室获得德凯检测项目授权。此次授权的电磁兼容测试项目不仅强化了原有的检测能力范畴,更助力海河生物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起家、天津成长,如今,海河生物医药科技集团从一个只有三人的“小作坊”,成长为民营医疗检测领域领先的平台性公司,在生物医药CRO(合同研究组织)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集团高级副总裁傅立说,创新已经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4年以来,天津全市启动首批17家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建设,累计创建7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在氧化镓半导体材料、CAR-T细胞药物、非侵入式脑机交互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

石油化工是天津支柱产业,为推动产业焕新,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启动运营,一年来不断丰富天津原有石化产业能级。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总经理龙力表示:“我们将面向全国,以实体企业需求为牵引,持续创新,不断拓展油气化工产业的深度与广度。”

新质生产力还为金融业持续赋能。作为全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之一,金城银行2015年在天津经开区重焕新生。其财务会计部负责人魏源说,在天津良好的金融环境护航下,金城银行数字科技研发与数字风控人才占比,从原来的不足10%提升至近60%。

随着创新赋能,天津产业新蓝图日益清晰。“预计到2027年,天津未来产业布局态势将基本形成,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天津市工信局副局长陈良文说。

港产城融合塑造“五型”开放新优势

2024年12月26日7时,载有380个集装箱智利车厘子的“以星奥克兰”轮缓缓靠泊天津港,今冬我国北方首船智利车厘子抵达天津,满足消费者的“车厘子自由”。

持续打造服务京津冀地区及更广范围的“城市冰箱”,是天津发挥港口资源优势,辐射经济腹地、吸引要素集聚的缩影。天津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港口优势与产业优势双向发力,塑造“通道型、平台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的“五型”开放新优势。前三季度,天津进出口总值为6102.9亿元,同比增长2%,外贸总体稳中有进。外资持续青睐天津,在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90家。

一汽丰田在天津成立已有20余载。2024年,一汽丰田新车销售800199台,在过去12年中除2022年受疫情影响外,11年保持销量正增长,且为唯一连续两年正增长的主流合资车企。其中,电动化车型全年销售384612台,同比增长36%,占比达48%,取得不俗业绩。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毕文权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承初心,持续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技术领先、品质领先的硬核产品,回馈千万用户及社会各界。”

凭借开放优势,航运物流、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维修等适港产业在这里快速发展。

走进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机库内的维修机位排得满满当当。2024年,天津海特共完成了5架飞机的客改货改装,年收入增加近50%。其中,境外业务收入大幅提升约80%。

企业三期机库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三期机库建成后,我们计划再拓展3条窄体机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企业产能与作业效率。”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聪说。

港产城融合天地宽广。“天津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用好政策优势,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加快塑造‘五型’开放新优势,打造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孙剑楠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