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经开区滨海—中关村备受央视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中国之声》纷纷报道了滨海—中关村的高质量发展。
10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7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项项重要规划相继出台,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建设中的一个个重大工程稳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首都南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9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单日最高旅客量突破14万人次;渤海之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2016年挂牌以来累计注册企业2700余家;白洋淀畔,雄安新区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京雄城际铁路2020年底开通,雄安站投入使用……
要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
渤海之滨,创新热土,协同发展动能强劲。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协同创新展示中心,总书记仔细观看“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飞腾芯片、麒麟操作系统等产品展示。
“总书记反复提到‘创新’和‘人才’。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俊桐心潮澎湃,“这说到了我们心坎里!”
齐俊桐团队在2015年成立了公司,起初和另一家公司合用办公室。如今,公司已经“飞”进了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目前,一飞智控申请发明专利已超200项。
过去,一飞智控所处园区以化工等产业为主。现在,园区吸引了40多家无人机等智能装备企业入驻,已升级为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从建园区到做服务,科技园已进入3.0版本,更注重培育创新生态。”
如今,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分支机构累计超9100家,创新基因在周边地区开枝散叶。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积极打造有利于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类中关村生态体系’。”天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自2016年11月挂牌至今,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2700余家。
10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重磅推出,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2016年正式揭牌后,北京、天津共建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科创路“走”得愈发有底气。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说:“我们也是推动中关村的这种创新链和滨海新区的产业链相结合,进一步实现资源禀赋服务体系的优势互补。利用跟北京的协调联动的资源,增强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这种能力和研发的一种动力。”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同心同向同力,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10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报道
七年多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把脉定向。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寓意深远——产业协作“串起来”,协同链条“联起来”。
“企业出生于北京,成长在天津,两地优势互补,发展空间广阔。”经开区企业天津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尹利说,产品由北京研发设计,在天津或河北的基地制造总装,类似案例在京津冀不胜枚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也集中报道了泰达的高质量发展动态。
10月18日 《人民日报》报道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自2020年9月以来,天津经开区持续聚焦“4+1”主导产业,相继成立了无人机和新材料、互联网新经济、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五个人才联盟。以联盟为枢纽促进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五链”融合发展,持续构建区域产业发展新生态。
一年以来,各人才联盟立足经开区产业发展需要,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学研对接、便捷高效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先后聘请11位院士专家,吸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400余家,签约落地项目116个,协议投资总额221亿元人民币,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推动产业发展、人才聚集的作用日益凸显.
10月22日 《人民日报》报道
日前,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经开区)暨天津环球购跨境电商产业园(以下简称跨境产业园)揭牌签约仪式在天津经开区举办,该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也是天津市仅有的三家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之一。园区的落地将进一步助力天津电商直播业态发展,以自贸区政策优势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跨境产业园位于天津经开区于家堡,园区中聚集了大量保税仓储、海外仓、国际物流、清报关、支付、金融等企业,具有丰富的海外货品资源。依托天津港进出口优势及经开区相关产业政策,跨境产业园可以为入驻的电商企业提供包括外贸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财税法律在内的一揽子孵化服务。
在此次签约活动中,跨境产业园迎来了一批企业集中入驻,不仅有杭州树屋科技、荣程集团天津放心购、跨客科技、翱翔长空、北京优九文化等一批跨境电商企业,还有中国邮政、pingpong跨境支付、百世物流、朗新科技集团、易客满、浙江芯玉、宁波海硕、淘客科技、正能量知识产权、科讯通科技等一批服务企业,涉及跨境支付、保税仓储、国际快递、数字贸易平台、海外仓、跨境电商学院、知识产权等跨境电商上下游产业领域。
10月23日 《人民日报》报道
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2021)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暨第八届于家堡保理论坛上,第六届(2020)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创新案例、2020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鼎新奖”“宏图奖”“裕业奖”等一系列奖项发布,天津经开区企业也收获了一揽子奖项,彰显出商业保理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多年来,经开区优秀的保理企业及企业家,开创了众多全国首单、首笔创新业务,使经开区成为保理行业的“硅谷”,持续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