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工作会议在经开区宝信大厦举行。会议总结回顾2021年发展成果,对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尤天成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1年天津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迎难而上、奋力进取,实现了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双胜利”,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8%,内资增长2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一个中心区、一个核心区”建设高水平推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经开区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家,增长38%,新引进落地项目1916个。南港工业区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新元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46.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50%,围绕康希诺、凯莱英等龙头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成效明显;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开拓“基金+招商”新模式;平台经济不断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货运、互联网医疗等7类平台聚集发展良好局面。
创新水平持续增强
2021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1093家,同比增长50.3%,其中来自北京企业274家,占比30.2%,新落地企业中科技型企业达478家,占比53%,科技属性更加鲜明。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新增国家高企175家,总计90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20家,雏鹰企业440家,瞪羚企业52家;科技领军及领军培育企业新增22家,总计38家。创新企业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狮桥租赁、高济医疗等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凯莱英在H股成功上市。创新人才不断聚集,引进国务院特贴专家10名,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0家,引进培养中高层次人才近4000人,全区各类人才累计超过40万人。
“滨城”核心区形象突显
泰达时尚广场、永正制衣项目正式启动。于响片区优质名校加速汇聚,耀华中学进场开工,岳阳道小学签约落地。城市环境日新月异,空气质量全年达标262天,上升7.9个百分点,河湖水质全面达标。
改革攻坚持续深化
自贸创新成效显著,16项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加快实施。商业保理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保理融资余额、资产总额均破千亿元,占比全市近40%。滨海基金小镇挂牌成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一企一证”适用领域进一步拓展,首创平台经济集中登记管理系统,首建互联网药品零售企业快速审批机制,首推新区“四证联发、拿地即开工”案例。大力推动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间高频服务事项“同事同标”“跨省通办”,政务协同更加紧密。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精心组织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以实施服务企业10项重点工作、解决100个企业问题为抓手,为企业和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项300余件。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成立8个共同缔造理事会,助力园区创新发展,解决各类问题1800多个,办结率100%。驰而不息查纠“四风”,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治理。
2021年,经开区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紧绷疫情防控之弦不放松。以组织大规模人群疫苗接种为重点,进一步理顺了防疫指挥体系,优化了防疫网格布局。今年伊始,奥密克戎病毒来袭,大筛攻坚战全面打响,完成4轮大筛、5次重点区域筛查,筛查人数累计达130万人次。
会议指出,2022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滨海新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美丽“滨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天津经开区要全力以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5%的经济发展目标。
经开区党委、管委会领导,各内设部门、各专业工作机构中层干部,四大集团及所属公司主要负责同志,滨海新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塘沽海关、新港海关、大港海关等单位负责同志参会。工作会议结束后,经开区各内设部门、区属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围绕2022年重点工作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