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金融工作局:
邵国永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的提案,经研究会办意见函复如下:
根据205号文文件精神以及审批监管的实际情况,2021年12月29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天津市商业保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津金监规范〔2021〕3号),对商业保理监管政策进行了进一步更新。
自2012年商业保理试点区域批复以来,天津经开区即将商业保理列为最重要的创新金融门类,并组建专业的团队,参与制定了众多行业准则,在很多方面推动了行业的发展。经开区于2020年10月在区内建设了“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在载体建设、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和模式输出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筑巢引凤 做实载体
为将保理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形成卓尔有效的工作抓手,经开区选址滨海中关村科技金融中心开展了保理基地载体建设工作。按照行业监管要求及企业实际需要,高标准完成了可满足保理企业实际入驻需求的物理建设;将基地打造为保理行业学术研讨和创新诉求的发声地。我区存量保理企业中,已明确首批72家优质保理企业将入驻保理基地,可实现年纳税额约7亿元。
(二)全国保理行业创新策源地
发展离不开创新,依托商业保理创新基地首批试点政策,我们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在市、区金融局、税务局、外管局、人行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与企业家们共同完成了多项创新举措:
1.节税降成本
营业税时期,为扶持商业保理行业发展,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经开区即对保理公司实行差额纳税政策。营改增后,企业税率由5%上升至6%,且贷款服务无法作为进项抵扣,进一步推升了保理企业税收成本。同时,再保理及ABS业务因无法抵扣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制约行业的发展。经开区在营改增后,既向新区国税及市国税汇报,恳请国税总局针对商业保理开放差额纳税政策。但是,由于贷款服务牵涉机构范围广,商业保理作是新兴行业,国税总局未同意修改。
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迫切需要解决差额纳税问题。经开区通过实际调研、约谈企业、创新架构设计、沟通新区国税局等,经过多年努力,在金融局、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最合规创新落地路径,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成本。
2.国际保理业务
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滨海新区中心支局、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天津经开区企业----安途金信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完成首笔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国际商业保理外汇管理模式,为保理公司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提供了指引。
3.商业保理接入征信
经开区成功推动信达一汽、新希望保理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解决商业保理风险控制等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并经国务院,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推广至全国。
4.监管沙盒试运行
为推动行业创新开展,实现创新政策与业务在经开区的先行先试,同时在监管体系内有效把控风险,我区金融监管沙盒项目试运行,引导辖区内优质保理企业在支持实体、惠民利企、场景普适等方面率先开展创新业务,走得更深更稳。
5.司法环境不断完善
为提升商业保理诉讼时效,经开区推泰达互联网金融中心法庭落户天津经开区,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高效的法律支持保障。同时,配套建有金融纠纷法律服务平台,可为金融机构的纠纷案件提供多元化解途径,研发互联网赋强公证平台,在全市率先打造金融法治化环境高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
6.经开区作为全国首家团体标准承接试点地区
由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推出的《商业保理术语》、《商业保理合同准则》、《商业保理业务规则》、《商业保理业务会计核算准则》等团体标准,经开区作为全国首家承接试点地区,正在区内推广企业运用。
在2021年第九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暨第八届于家堡保理论坛上,经市金融局批复,经开区出台了第二批创新试点政策,主要在推动建立异地融资协调机制、商业保理动产融资、应收账款与供应链票据的有机融合、基地内保理公司接入经开区及天津市行业监管沙盒系统、探索建立供应链金融的单列额度管理、缺口测算、资金价格差异化等融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引领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继续高标准建设保理基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03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