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装载约16万吨南非铬矿的“波卡洪特斯”号矿船靠泊天津港,经天津新港海关关员查验合格后,被运往国内企业用于生产;来自中国的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品牌鲁班工坊自2019年以来已走进非洲多个国家,开发数十个中非合作专业,培养非洲青年超万人……
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相隔万里,却又联系紧密。随着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举办,中非合作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生长”新业务
“十大伙伴行动擘画了未来的美好蓝图,我们比较关注贸易繁荣、互联互通、兴农惠民、绿色发展等伙伴行动。对企业来说,这是又一次大好的机遇!”9月5日在现场参加开幕式后,中国昊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欧柏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刘代文十分激动。该企业进入非洲开展承包工程业务已有近20年的时间,项目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房建等多种类型。
借助中非合作的“春风”,企业的业务也发出“新芽”。刘代文表示,在承包工程的基础上,该公司还将在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小而美”民生项目以及矿产资源开采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与非洲的合作。“比如,我们在安哥拉开展的玉米及稻谷育种试验取得了成功,创建的绿宝石大米品牌也供不应求,公司计划在当地打造农业产业园区,为非洲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他说。
刘代文表示,作为天津市“走出去”合作平台2024年度副主席单位,该公司十分愿意与更多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我们会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带动中国设备、标准、技术、产品走出国门。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我们都可以‘抱团出海’、合作共赢!”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400亿美元,是2013年底的1.5倍。2013年以来,中国在非洲参与建设6000多公里铁路、6000多公里公路,新增和升级通信骨干网约15万公里,投资运营1600余个制造业和农业项目、近340个矿业加工项目,中方为非方培训各类人才190万人次。
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喀麦隆记者埃比尼泽认为,中国与喀麦隆之间可以有“更多的合作”。“自1971年建交以来,喀麦隆与中国签订了很多合作协议,发展了两国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的工程师有中国人,我们的贸易商也有中国人,但我们需要更多。”他表示,喀麦隆的农村地区很不发达,还有许多商业机会,希望更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到喀麦隆投资,这会形成一种“双赢”的关系。
搭建交流平台
一边是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意制作平台、AI(人工智能)数字人等前沿技术,一边是彩塑京剧脸谱、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传统元素,最近几天,峰会新闻中心设置的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吸引了许多中外嘉宾参观体验。
走进展示区,一首充满非洲风格的歌曲十分动听,令人意外的是,这是由人工智能“创作”的。“只要输入提示词,‘AI智作平台’就可以自动生成歌曲,峰会开幕以来,好几首歌曲都是和中国、非洲相关的。”展区负责人姜先生说,“我们展示的平台具备文本、作图、视频、音频等方面的功能,体验者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国外记者对这个非常感兴趣。”
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展示区,几名参会者正在自己动手制作戒指。展区负责人李长明介绍,作为“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制作出的工艺品精致、细腻又十分华丽,此次活动期间,这里每天都会接待数十名前来体验的嘉宾。“利用这次机会,我们希望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国内外记者的宣传,让大众更了解花丝镶嵌的工艺。”他表示。
来自南非的记者布莱恩是第一次到访中国,北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很棒的城市,我喜欢这里的建筑,街道很干净。我还去了公园,和那里的人们聊了聊,大家都很友好。让我感到很钦佩的一点是,中国重视铁路、公共汽车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切都运转得非常好,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到中国进行更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