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以“产业导向的存量资产盘活”为主题的天津市盘活存量资产研讨会——民营企业专场活动举行。此次活动由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邀请来自全国的民营企业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盘活存量资产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走访项目、深入交流经验、积极建言献策。
当前,天津正以“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为抓手,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北方工业重镇,我市既有深厚的产业积淀,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市存量资产数量多、规模大,涵盖低效用地、闲置楼宇、老旧厂房、历史风貌建筑以及股债权、老字号等各种类型,这既是天津的“老家底”,更是未来发展的“富矿”。
如何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答案就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创新驱动。这条路径需要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需要本地与外地开放协作,需要思路与行动紧密契合。”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江说,“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盘活存量资产行动,通过专班统筹、政策供给、典型引领、市场运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年,将进一步全面拓展升级。”
活动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规划师陈阳、高和更新副总裁钟彬兰、竖梁社商务运营总监陈玲,分别围绕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与活力提升思考、国有资产存量盘活之城市大资管路径、历史街区焕新运营赋能的实践探索发表了主旨演讲。来自我市和北京、深圳、上海、广东等地的行业领军者展开热烈思维碰撞。
盘什么?怎么盘?钱从哪来?路往哪走?一个个针对性强的建议,直指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
“对于企业而言,可持续运营的关键在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要专注自身专业领域,做好精细化运营。”创邑集团副总经理赵光宇认为,存量资产盘活前期必须对项目进行专业技术判断和筛查,选择优质物业开展更新盘活,切忌资本盲目投入。建议政府建立城市更新数据库,运用科技手段收集和分析资产数据,提高资产盘活效率。
北京汉博天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董事长杜斌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分类施策,对不同存量资产进行精准定位;二是构建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检测企业运营质量;三是加大对金融工具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开发特色运营贷这类金融产品;四是针对产权不清的问题资产,建立市级专班协调确权。
谈到天津存量资产盘活与可持续经营的路径,大有振兴(北京)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宰云飞给出三大策略性建议:“首先,建立资产画像数据库,实时监测资产状态,制定差异化操作方案,如引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等新业态。其次,构建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体系,打造规划、改造、招商、金融、运维一体化的生态体系。此外,积极解决绿色金融的工具难题,试点碳资产质押融资。”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背景,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认为:“天津应统一搭建综合性管理平台,组建规模达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基金,吸引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以及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参与更新盘活工作。在改造实施层面,多数土地持有者缺乏运营能力,建议由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提供资金投入重资产项目,民营企业则重点负责具体运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在产业导入方面,建议积极植入科技创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存量地区新的内生动力。”